栏目导航

 

专家论坛

泉州市“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及创新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6年7月15日  来源: 作者:  阅读2500次

泉州市老科协 王文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泉州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类别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三大板块,成为我市经济的支撑,产业发展的重点。《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泉州制造2025》对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泉州产业升级版。要求持续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服务特色化和建筑工业化,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轻重并举、三产繁荣、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十三五”产业的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规模持续壮大。GDP年均增长11.3%2015GDP6137.74亿元,比增8.9%,连续17年居全省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15.3%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10964.78亿元,比增6.4%,超亿元产值工业企业2167家,比增105家。

●工业投资得到优化。“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551亿元,年均增长29.9%,累计新增产值7300亿元以上。2015年完成技改投资715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64%

●超千亿元工业产业集群建成成绩突显。已建成纺织服装、鞋业、石化、建材料、机械和食品等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比“十一五”增加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2015年跨入千亿元产值的食品,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开始向高端研发转型升级,开拓了欧、美、日、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达利、盼盼、回头客、亲亲、蜡笔小新、久久王等企业的生产线达到国际水平。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实施《泉州制造2025》,重点建设“数控一代”示范工程, 2013年底我市被列入国家“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城市。我市出台《泉州市政府关于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创建 “智能制造”研发平台17个,引进600多位专家;加快3个智能制造专业园区建设,取得很好成绩,2015年我市已有300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和1000多家企业参与数控智能制造技术示范,被确认为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128个;列入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64个,居全省首位;列入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7家;被评为市级智能工厂4家,数字化车间18个,数控一代示范生产线12条。近两年来,通过实施《泉州制造2025》,全市掀起了智能制造的热潮,“机器换人”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15年增加值621亿元,占GDP比重10.1%

●轻重工业比例重加强协调。轻纺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和电力等重化工业加快发展,2014年轻重工业比例为60.739.3

●三次产业的比重得到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3.661.534.9调整为2015年的2.961.036.1。第三产业提速的最大亮点是发展互联网经济,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1917亿元,比增35%。全市超80%规上企业涉及电子商务;快递业飞速发展,“十二五”年均增长50%2015年达到3.76亿件,居全省第一。

(二)“十三五”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泉州市产业发展很快,门类多,体量大,是产业大市,跟全国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样,既有发展机遇,也有严峻挑战。

■面临的机遇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近几年,美、日、英、德相继推出“再工业化战略”、“重振制造业战略”、“高价值制造业战略”和“工业4.0”等。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

●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力度加大。

21世纪海上丝路先行区、“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等多种政策叠加效应将进一步呈现,不断激发新动力。

■面对的挑战

●加快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动力不足。

●要素成本上升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城镇化加速与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诸多矛盾。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撑乏力。

●重大项目策划生成落地困难、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二、“十三五”产业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优化为主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率先推动“四大转变”,即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低质低效生产向质量品牌转变,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资源消耗性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打造创新新型产业基地,为泉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

■发展目标

●制造业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形成15家以上百亿企业和2000家以上总产值超亿元的“专精特”“科技小巨人”企业;形成7个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

创新能力: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2%,重点企业超过5%;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过10家;研制出50种标志性的重大产品,攻克相应的关键技术。

智能制造:建成国内同行业有影响力的数字化制造基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推广应用到60%的企业,重点规上制造业中每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数量达到100台。开发出10项重大数字化智能产品;全面普及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应用;重点规上制造业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到80%;建设30个示范性数字化制造车间,培育10个示范性智能制造工厂。

质量品牌:产品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合格率在93%以上;制定国家、行业和联盟标准10项以上;创建国家级检测中心2个、省级检测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3个;100家以上企业实行先进质量技术和卓越绩效模式;泉州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以上;“中国品牌500强”榜中泉州制造业所占数量达到15项以上;品牌贡献率达到50%

服务性制造:大中型企业服务型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30%;定制化产品占总收入比重达到20%;实现5项产品服务系统创新,培育百家服务型制造转型示范企业;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95%以上,制造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万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

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44吨标准煤/万元。

●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发展和集聚发展,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与居民需求相适应,功能改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2020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为4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36%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50%以上。

●建筑业发展目标

发挥建材家居产业和建筑之乡优势,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延伸产业链,打造集成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建筑产业集群。到2020年建筑业的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

(三)主要任务

■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

实施“泉州制造2025”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推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建设“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

●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动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四大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纺织鞋服。围绕建设世界纺织鞋服基地和中国纺织鞋服流行趋势策源地,到2020年产值超5000亿元。强化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差异化发展,产品个性化、定制化、时尚化、功能化发展。纺织服装业要完善产业链条,开发高科技纺织品,支持高端面料、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数控一代先进设备。制鞋业要重点打造产业链,支持新型鞋材和鞋产品开发,推广数字化鞋业设计和自动化制鞋设备。

——石油化工。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和海峡西岸石化产业先导区,到2020年产值超30000亿元。推动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加快开发建设,以联合石化、中化泉州石化为龙头,提升炼化一体化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元化原料加工和石化深加工产业,突出发展各类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

——机械装备。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中心,到2020年产值超2000亿元。强化基础研发平台作用,全面提升机械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完善产业链,重点发展设备制造、汽车整车、运输设备、金属制品等。产业机械、数控机床、新型消防装备、输配电设备、工程机械等产业智能化、大型化、特色化、高端化水平。

——建材家居。围绕建设全国建材(装饰)产业现代化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2000亿元。推动石材、建陶、水暖厨卫、水泥、墙体材料等建材产业向节能环保、高科技绿色材料及新材料转型、智能家居发展。石材产业推进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工艺化、薄型化、保温型发展。建陶产业推动产品向薄型化、功能性和工业陶瓷发展,向产品研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延伸。水暖厨卫行业要开发面向新生代的个性定制、数字化、智能化、节水轻量型、健康环保型、厨卫一体化产品。

●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坚持龙头项目带动,推动食品产业、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等三大特色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产品差异化发展。

——食品产业。围绕建设全国休闲食品饮料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1500亿元。坚定走差异化战略,开发适应国内外需求的时尚、高端产品,发展高附加值营养健康食品饮料、功能性食品、海洋食品、地方特色食品、保健食品,推动现代先进加工技术装备应用,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和食品安全体系。

——工艺制品。围绕建设全国特色工艺品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1000亿元。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加快工艺制品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以陶瓷、石雕、藤铁及木根雕、树脂、香品等为主。打响“世界陶瓷之都”、“世界石雕之都”、“中国香都”品牌。

——纸业印刷。围绕建设全国纸业印刷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1000亿元。加快调整纸制品产品结构,延长生活用纸、产业用纸、文化用纸等产业链条,提升集群化发展水平。印刷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产品、新兴智能产品、多层复合高档软包装印刷和即时印刷、按需印刷、个性化印刷、远程印刷等新型业态。

●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形成规模效应。

——新一代信息技术。抢抓当前“互联网+”和促进信息消费的有利时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移动通讯、数字对讲机、数字视听、北斗卫星应用设备、智能安防监控、LED、新型元器件、软件等,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到2020年产值超700亿元。

——生物与新医药。以产业集聚区、产业园、产业链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重点发展培育药用天然植物、现代中药、功能性食品以及新型海洋医药等。力争年均增长率20%左右。

——新材料。加强产业自主创新,推进技术攻关突破,重点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精细专用化学品、功能性纤维、功能性薄膜、石墨烯、特种陶瓷、功能性纸品、光伏新材料等。到2020年产值超500亿元。

——新能源。以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提高技术水平,重点发展光伏发电、新型环保电池、风能等。

——节能环保。抓住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机遇,坚持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并重的清洁生产模式,重点发展大气、水污染防治和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加快形成节能和环保装备、材料及技术服务产业链。到2020年产值超24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服务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推动旅游、现代物流、创新金融、健康养老、体育服务、中介服务等产业发展,培育现代城市商圈,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旅游业。建设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总收入达1300亿元。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旅游购物等。以泉州古城、环清源山文化旅游圈、崇武半岛、大戴云旅游区、围头湾滨海旅游区、安溪生态茶庄园、永春香都、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区等为基地。

●现代物流。建设海峡西岸现代物流中心,到2020年增加值超700亿元。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港口物流、绿色物流、临空物流等。以晋江陆地港、晋江现代物流园区、泉港石化物流园、泉惠石化物流园区、石狮石湖物流园区、南安观音山物流园区、洛江双阳物流园区、泉州台商投资区临港物流园区、“一心多区”综合快递物流园等为基地。

●电子商务。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到2020年交易额超5000亿元。重点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等。以泉州市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基地、海西(石狮)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泉州(晋江)快递物流电子商务园区暨海峡西岸快件集散中心、石狮青创城国际网批中心等为基地。

●创新金融。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到2020年增加值超600亿元。重点发展产业金融、小微金融、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区域资本市场、农村普惠金融、对台对外合作金融。重点项目为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泉台合资证劵公司、泉港合资证劵公司、产业股权投资资金、金融服务中心等。

●健康养老。建立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重点发展为医疗服务、康复和护理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健康保险服务、健康旅游和文化服务。以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晋江市社会福利中心、晋江颐生园、泉州台商投资区健康休闲养生基地、泉港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永春县社会福利中心等为基地。

●体育服务。建设海峡西岸体育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全国一流的滨海运动休闲基地、国际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竞争表演、体育健康休闲、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以泉州湾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海西体育赛事中心、东南亚民间民俗传统体育赛事交流中心、泉州生态休闲旅游体育产业区、八仙山全民健身中心、永春CBO中国业余篮球等为基地。

●文化创意。打造全国特色文创产业基地,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00亿元。重点发展工业产品设计和工艺美术设计、数字内容服务、广告产业等。以国家级海西广告产业园区、源和1916创意园区、石狮星期YI-创意园、晋江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为基地。

■做大做强建筑业

发挥建材家居产业和建筑之乡优势,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延伸产业链,打造集成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建筑产业集群。

●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扶持骨干企业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发展,由单一建筑施工向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延伸,培育一批企业向公路、铁路、港口航道、电力、石油化工、通讯、隧道工程等科技含量高的专业发展。壮大建筑业总部经济,鼓励建筑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行资源整合,引导企业向品牌化、专业化发展,鼓励创建品牌优质工程和品牌建筑企业。

●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推广工业化建造模式,加强建筑工业化技术开发应用,提升建筑品质和水平。提升产学研合作实效,支持骨干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探索建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一体化、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建筑与装饰装修一体化、房地产投资与开发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推动建造建筑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转变。

●推动建筑业走出。引导建筑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资质等级,提高融资能力,引进培养建筑专业人才,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发挥建材、水暖等营销网络和品牌优势,带动建筑业拓展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建筑业外向度。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我市以创新把握机遇,以创新驱动发展,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十三五”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培育发展新动力。

(一)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设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国纺织科研院海西分院等科研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众创示范空间,支持引导城区老旧工业区改造,加快构件市场化的众创空间。提升创新服务能力,鼓励创新载体瞄准产业技术瓶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推进国家高新去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倡导科学精神、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企业产业组织、科技、管理、品牌、商业模式等创新,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扶持和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推进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和重点创新基地,推进“一所一中心”和“一县一服务平台”建设。

(三)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化人才强市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抓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集聚计划、“21世纪海山丝绸之路”人才培养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强化企业家培训,实施行业领军人才素质提升计划。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消除人才流动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和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四)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创业引导支持,健全创业风险分担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扶持发展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弘扬勇于创业创富的社会价值取向,鼓励“创二代”、企业高管、科技人才、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

版权所有: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闽ICP备14008023号-1    联系电话:0595-22285575    邮箱:qzslkx@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区田安路泉州市老年活动中心805、808室    邮编:36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4     技术支撑:泉州市万维网络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