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专家论坛

泉州“十三五”发展宏伟蓝图

发布时间2016年2月26日  来源: 作者:泉州市老科协 王文泰  阅读2751次


一、“十三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坚持做大总量与投资增效并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GDP年均增长11.3%,2015年GDP 6149亿元,比增8.9%,连续17年居全省第一。

人均GDP年均增长10.2%,2015年人均GDP7.3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15.3%,联合石化扩能、中化炼油、海峡轨道客车、百宏化纤扩能等项目投产。

工业投资得到优化,“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551亿元,年均增长29.9%,累计拉动新增产值7300亿元以上。2015年完成技改投资715亿元,占工业总投资比重达64%。

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15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1801.59亿元,比增12.2%,占GDP29.3%,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21亿,占GDP比重10.1%。着力实施“数控一代”工程建设。

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占GDP比重,由2011年34.9%提升至2015年36.1%。

●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惠民利民工程加快推进,各项社会实业加快发展。

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校安”工程建设。

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14万张,中医联合医院,一院城东新院、二院东海新院建成投入使用。

荣膺东亚文化之都、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成功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究会、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活动。

新增城镇就业7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2万人。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

海湾型城市框架逐步成型,环湾区域建成面积206.5Km2,比2010年增加56.5 Km2;全市城镇化率63.5%,比2010年增5个百分点。

全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从2010年的12座增加到37座,污水处理能力由57.5万吨/日增加至112.5万吨/日。

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16个镇列入全国重点镇,5个中心镇获批省级“小城市”试点。

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建立村庄保洁常态化机制,五年累计解决13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三百多座镇(村)小型污水处理站,提级改造农村公路800km,实施石结构房屋改造。

●基础设施再上新水平,建设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五年累计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60km,提出市现代有轨电车线网布局方案和首期厦漳泉城市联盟高速工程造线方案。

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达1.2亿吨,2015年港口吞吐量1.13亿吨,比增9.6%。

泉州晋江机场完成改扩建任务并获批对外开放。2015年航班起降32687架次,旅客吞吐量363.56万人次,比增30.6%,其中出入境55.27万人次,比增16.24%。

电力建设,南埔电厂二期(134万kw)和鸿山热电厂二期(200万kw)建成投入使用,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2014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53万kw,用电负荷682.9万kw,自给率95%。

水利建设,“十二五”完成投资180亿元,是“十一五”56亿元的3.2倍。

——扩建市区应急备用水源:位于南安丰州的桃源水库作为市区的应急备用水源,水库经扩蓄后,总库容扩大至817万立方米,输水管由水库直达市区自来水公司,应急能力由原来7天200万立方米提高至15天578万立方米。工程于2014年3月竣工。

——建设“七库连通”水利工程,2017年底有望全部完工。

七库:彭村水库(德化7871万立方米)+龙门滩水库(德化5252万立方米)+山美水库(南安65600万立方米)+惠女水库(洛江12600万立方米)+菱溪水库(泉港3060万立方米)+陈田水库(泉港2563万立方米)+泗汌水库(泉港1957万立方米)。

七库总容量9.85亿立方米,占全市大中型水库总库容量12.6亿立方米的78%,实现闽江、晋江、洛阳江、菱溪、坝头溪5条流域互连互通。总投资约62.58亿元(用于水源工程引调水工程及流域治理)。

七库连通的效益:年可调水量约1.55亿立方米,将有效解决洛江、惠安、泉港和台商投资区水源严重紧缺问题。

——晋江西溪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安溪白濑分上格村,水库总设计库容5.75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5.4万kw,每年可为沿海地区新增供水量2.57亿立方米,库区、拆迁涉及安溪、永春5个乡15个村,36664人。

该工程以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属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综合效益年均700亿元,水库导流洞2016年8月份开工。力争到2020年全部建成。

——金门供水工程:福建向金门供水项目于2015年7月20日在金门签合同。

该工程由晋江金鸡水闸引水至晋江市龙湖水库,随后由龙湖抽水泵站抽水输水至围头入海点,再经海底管道送至金门,总长27.62km,其中陆地管道11.88km,海底管道15-74km;流量3.4万立方米/天,总投资3.88亿元,预计2016年底完工通水。原水单价9.86元新台币,处理后单价46元,目前金门水价56元。

●生态文明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2015年11月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

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中心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所有县(市、区)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Ⅲ类水质达标率100%。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并举。

获批国家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试验区和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台商投资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县域特色主题改革亮点突出,晋江新型城镇化、石狮中小城镇综合改革成为国家级试点。

全面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累计发放居住证310万余张。

对外经贸规模日益扩大,五年累计外贸出口超700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170亿美元。2015年泉州市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899.7亿元,比增7.9%。

泉州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可以有力对接自贸区政策功能,开展国际中转、国际贸易等业务。

(二)“十三五”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面临的机遇: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近几年,美、日、英、德相继推出“再工业化战略”、“重振制造业战略”、“高价值制造业战略”和“工业4.0”等。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

●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力度加大。

●21世纪海上丝路先行区、“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等多种政策叠加效应将进一步呈现,不断激发新动力。

■面对的挑战:

●加快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动力不足。

●要素成本上升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城镇化加速与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诸多矛盾。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撑乏力。

●重大项目策划生成落地困难、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总之,泉州市制造业发展很快,门类多、体量大,是制造业大市,但跟全国制造业面临的形势一样,与先进国家、城市有较大的差距,面临诸多的挑战。

二、“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支持泉州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遵循“六个坚持”原则,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创新泉州、智造泉州、海丝泉州、美丽泉州、幸福泉州,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建设的“领头羊”。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绿色—绿色发展才能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

■五大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表明了今后五年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回答了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念创新,也是这次全会的突出亮点。“十三五”规划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来谋篇布局。是“十三五”发展的灵魂。

●创新发展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发展7个方向

1、培育发展新动力

2、拓展发展新空间

3、构建产业新体系

4、构建发展新体制

5、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6、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7、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关键在于补充短板,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主要做好四大层次工作。

1、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的人举家进城落户。

第二居住证制度。

第三是双挂钩,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3、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是突破资源瓶颈、决胜全面小康的现实路径,是实现绿色惠民、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主要做好六大方面工作。

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3、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4、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5、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6、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开放发展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发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坚持开放发展——六大任务

1、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2、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3、推进“一路一带”建设

4、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5、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6、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

●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是“十三五”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共享发展——8大目标

1、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2、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3、提高教育质量

4、促进就业创业

5、缩小收入差距

6、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7、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8、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三、“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全市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总量保持全省首位,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力争2020年GDP超90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GDP超10万元。

“十三五”GDP年均增长8.5%左右的确定,主要依据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的要求;福建省GDP年均增长8.5%的安排;GDP保持全省首位和泉州市的实际情况。

●第三产业比重约40%。

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我市三产增速多年低位徘徊,没有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40%,2015年只达到36.1%。从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第三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偏低了将影响就业和一二产业的发展,所以提出到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力争达到40%。

●轻重工业比例达58:42。

轻重工业的比例是经济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我市是制造业的大市,轻重工业的一定要合理,从产业发展基础的“十三五”的发展态势,到2020年轻重工业比例58:42是有可能的。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

比2015年的10.1%增加5.9%,与福建省发展目标一样。

■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四化同步”扎实推进

●“一湾两翼三带”发展空间拓展进一步优化。

●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更加凸显。

一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二是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三是泉州港口的复兴;四是发挥综合保税区的作用。

●环湾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规划”纲要提出:突出环湾规划建设,坚持环湾向湾、同城化发展,全域协同、合力推进环湾区域城市能级和品位持续提升。环湾区域建成区面积由2015年的206.5km2增至233km2。积极稳妥并加快推进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

●区域间协作协同效益显著。

●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5%。

■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上新的水平。

●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

●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更趋完善。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

■改革开放红利更加显现,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进出口贸规模效益不断提升。

●泉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高

●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法治城市建设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示范效应显著。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

●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四、“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根据中央的“五大发展理念”、省委建设“新福建”导向、泉州市实施“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三大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三五”主要任务是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

■“创新泉州”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

●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企业产业组织、商业模式、技术和品牌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不断拓展提升“晋江经验”、泉州模式,充分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

●力争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深化金融、民营经济、新型城镇化等国家级改革试点。

■“智造泉州”

这是转型升级的方向问题,既有产业行态、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有城市服务、生活方式的转变。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泉州制造2025”,建设“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

——力促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四大主导产业高端化。2020年产值超1.2万亿元,其中纺织鞋服超5000亿元、石油化工超3000亿元、机械装备和建材家居各超2000亿元。

——力促食品、工艺制品、纸业印刷三大特色产业集中布局。2020年产值超3500亿元,其中食品超1500亿元、工艺制品和纸业印刷各超1000亿元。

——力促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发展。

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元月初市政府出台《扶持工业发展十八条措施》和《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紧扣服务“创新泉州、智造泉州”的主题。联合商业银行和社会资本,设立1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工业技改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总投资5000亿元以上,占工业总投资55%,设立50亿元产业股权投资资金、100亿元新兴产业股权投资资金。

●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扩量,着力发展“大旅游、大物流、大健康”产业。

大旅游业。围绕建设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开发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20年总收入达1300亿元。

大物流业。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现代物流中心,加快传统物流转型升级,培育现代物流体系。优先发展制造业物流,建设与制造业企业配套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运用。加快发展商贸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临空物流,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配送网络和区域性仓储配送基地,建设快递运转中心,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鼓励发展绿色物流,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培育外贸集装箱航线,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提高储运工具的信息化水平,2020年增加值超过700亿元。

大健康业。围绕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培育壮大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

“十三五”泉台携手在台商投资区打造高端健康智慧医学城。包括新建一家三甲综合医院、一个综合性健康养生养老园区、一所医科大学,争取5年内筹集50亿美元。其中台湾独资的泉州颐和医院总投资5亿美元,用地369亩,3000个床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争取2019年投入使用。

●壮大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做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

今年2月2日我市颁发1号文件《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要求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提出,做优做强水产品、乌龙茶、芦柑、德化梨、蔬菜、食用菌、马铃薯、畜禽产品、花卉、苗木等10种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继续在园艺产业、畜禽产业、林业产业和休闲农业实施“四大工程”;建设15种类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十三五”我市现代农业的最大亮点是建设三安LED植物工厂。由安溪三安集团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联手建设,采用标准化、无土化的模式,在高精度环境控制系统模式规模化种植蔬菜。分5年投资70亿元,达产后年创产值80亿元。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传统产业、民生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发展互联网经济,着力建设14个园区。

●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港口建设,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利用与保护。

发展目标:2020年产值2850亿元,占GDP3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成为海西核心区和示范区。

发展重点:

集聚发展临港石化产业。提升一体化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元化原料加工和石化深加工产业,突出发展各类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2020年产值超3000亿元;

优化发展现代渔业,着力发展远洋渔业及水产深加工;

大力发展港口经济,重建推进石湖港5#、6#泊位、肖厝港5#、6#泊位和石井4座启动泊位,推动港区功能整合,提升港口管理与运营水平。到2020年港口吞吐量达1.5亿吨,集装箱250万标箱。

●促进产业科学协调发展。

■“海丝泉州”

主动融入全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全面实施十大行动计划

1、“海丝”泉州港口复兴行动计划。

2、“海丝”双向投资贸易行动计划。

3、“海丝”发挥侨力、携手共赢行动计划。

4、“海丝”阿拉伯新走廊拓展行动计划。

5、“海丝”绿色智能制造提升行动计划。

6、“海丝”金融创新行动计划。

7、“海丝”自贸区建设行计划。

8、“海丝”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9、“海丝”文化旅游合作行动计划。

10、“海丝”人才培养引进和人员往来行动计划。

●制定落实城市建设提升路线图。

——实施环湾面海、湾区聚集提升战略。

——实施古城保护提升计划。

——提升980环湾核心区城市能级,2020年建成区人口230万。

——建好县城“大城关”,力争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68.5%。

——大力保护、弘扬海丝文化,壮大文化支柱产业。

■“美丽泉州”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各类功能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铁腕重拳治理环境污染,强化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美丽乡村”和城市田园风光。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省控指标。

●土地、水等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

■“幸福泉州”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精准滴灌扶贫到户,确保2018年收入低于4992元标准的1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消除村财“空壳村”。

今年2月2日我市颁发2号文件《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我市将实施五种挂钩帮扶方式:每年确定30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由市直部门帮扶,每村扶持资金100万元;领导干部包干到户,结对帮扶,力争1-2年脱贫;沿海30个发达乡镇结对帮扶30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科技扶贫,建立一批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

●加大民生投入,致力补齐民生短板。把更多有限存量财力、增量财力用在兜底线、保基本、促公平上,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加快优质教育、卫生等资源的优化布局和有效供给。


●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依法治市的能力和水平。

版权所有: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闽ICP备14008023号-1    联系电话:0595-22285575    邮箱:qzslkx@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区田安路泉州市老年活动中心805、808室    邮编:36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4     技术支撑:泉州市万维网络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