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专家论坛

发展泉州市农产品现代物流业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年1月24日  来源: 作者:泉州市老科协 何长龙  阅读3206次

农产品物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流通形态。农产品物流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泉州市农产品物流现状的调查,提出今后发展建议供参考。

一、泉州市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现状

泉州农产品生产量和消费量都非常大,农产品物流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的一整套组织环节。

(一)主要进展

1.农产品物流体系基本建立。泉州市生产的大宗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肉蛋奶等畜禽产品、水产品等。粮食年产量近75万吨,只能供应本地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靠外调。蔬菜每年种植100多万亩,年产130万吨。肉蛋奶年产28万吨,大部份靠外调。茶叶年产6万吨,以外销为主。水产品年产100万吨左右,可以满足本地需求。其他生产的农产品基本是本地销售。所以泉州的农产品生产量大,需求量也大,调入量也大。从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情况看,传统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和物流设施也都比较齐全,从农产品生产、收获、加工、运输、贮藏、搬运、装卸、包装到销售各个环节,已初步建成从“生产者(或代理商)--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产品经销公司)--连锁超市--消费者”的物流体系。

2.物流基础设施有很大发展。交通运输方面有铁路、公路、码头、机场,而且还实现村村通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5455.75公里,公路密度142.3公里/百平方公里,汽车保有量78.77万辆,货运汽车58741辆。海岸线有541公里,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2013年全市货物运输量达到17800.46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10804.5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70.06万标箱。

3.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较快。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有蔬菜、水果、粮食、水产品等多种专业批发市场,也有综合性的批发市场,先后建成福建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南安农产品集散中心、中国茶都、泉州蔬菜公司、泉州水果批发市场、华洲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省级54家,省级农牧业龙头企业16家。安溪县建立三级农产品销售网络,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安溪中国茶都2000年建成使用以来,从起步到繁荣,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齐全,从简单管理到相对规范、系统管理,成为规模大、功能全、品位高的大型茶叶批发市场。在南安石井建成的福建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总规划占地800亩,投资5.8亿元。一期已投资2亿元,建成配套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电子结算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等软硬设施。是农业部定点市场,成为“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重要活动之一的“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的举办地。2008年9月经商务部批准授牌“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

4.农产品物流主体向多元化发展。泉州市经注册的物流企业有400多家,但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小,零星分散,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导致配送成本高,直接抬高了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物流主体呈多元化发展,供销社仍然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组成部份,农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农村生产经营大户、各种农业专业协会也都各自开展农产品物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经有2500多家,这些数量庞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都各自开展农产品物流,显得非常分散,重复投资,物流成本高,第三方物流发展不多。

5.物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用广播、电视、电话等传统传媒发布农产品信息已经非常普遍。目前,农产品物流主体也都建立网页,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也都建立农业专业性网站,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信息,也有的利用智能手机在微信上发布农产品信息。2006年,在南安康美创办全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世纪之村”,平台集信息交流、农村教育、农产品市场、劳务需求、金融服务、村务管理、农村文化建设等为一体的的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

(二)目前存在不足

1.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农民是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但农民却很难真正承担起这种主体的角色。规模小、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订单农业、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在整个物流链条上,由于农产品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样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上,还是现有的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农民缺乏应有的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农民很难与销售地区建立相对固定的渠道,从而取得相对稳定的市场销售份额。同时,在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标准并获得相应的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难题。

2.组织化程度低、物流成本偏高。物流主体呈多元化,规模普遍偏小,层次低,联合性差,竞争力不强,很难应对来自市场和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的冲击,更难与大型跨国物流公司竞争。物流形式方面以自营物流占主导,第三方物流比例不大。自营物流既占用相当的资源和费用,对农业企业自身发展也不利。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波动较大,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仍然存在,跨地区外销障碍重重,这无形间增加了流通成本,加大了大宗农产品物流环节的经营风险,造成了大量积压和损失,挫伤了业主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物流设施和设备落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大量集中上市,造成了农产品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等问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流通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设施仍然落后。农产品流通大部分要经过产地收购、运输、销地批发、零售等环节,部分地区农村交通网络不够发达,使农产品物流不畅,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经营风险。汽车运输大部分是敞蓬卡车,只有少数密封式厢式汽车,而备有制冷机械、保温箱式冷藏车辆更少。在储藏方面,通用的仓库较多,专用仓库不足,特种仓库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严重缺乏。搬运方面,机械化水平低,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等设备数量有限,大多数靠人工操作,这无疑增加了鲜活农产品的储藏成本,农产品运输、储藏成本过高,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集装箱运输相配套的设备缺乏,阻碍了集装箱用于大宗农产品物流。物流是个多环节系统相连的整体,各环节协调不起来,就会造成物流不畅。

4.物流环节损失率高。“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现有的保鲜手段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高达20%以上,其中蔬菜损耗高达30%,而发达国家损失率在5%以下。

5.采后加工处理比例低。农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农产品只有经过加工,才能延长它的使用时间,才能实现增值。由于加工技术水平低,每到农业丰收,许多农产品腐烂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农产品加工率和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不足60%,蔬菜水果采摘后加工比例更低。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的90%以上,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80%的水平。农产品绝大多数由产地以原始产品(采摘后的初级状态)的形式销售,采后商品化处理、保鲜储藏、加工等比例都很低。而农产品附加值的真正实现是在非产地,所以农产品鲜销的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增值。

6.物流信息不畅,技术落后。由于历史的以及现代发展的种种原因,农产品物流的总体信息化程度滞后,农业信息化网络不健全,农村的信息队伍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工作,发布的产品市场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低,无法真正起到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功能,使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加大,成本过高,效果降低。农业物流信息系统所能提供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资和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这是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条形码技术、电子标签(RFID)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还无法广泛推广应用。

7.物流专业人才匮乏。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目前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农产品物流方面的中高级人才。农产品物流很多是依靠农民自己解决,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知识面狭窄,尽管有一些农民开始尝试通过互联网销售自己的农产品,但大多数农民由于其文化素质、掌握信息、市场经济意识等其他方面的限制,缺乏对信息的分析和选择能力,出现一些农产品供过于求,一些农产品又供不应求,导致农产品流通渠道混乱,农产品市场运行紊乱,难有竞争力。

8.标准化建设滞后。各行业有自己的标准,各行其道。农产品从栽培到销售环节包括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后预冷和贮藏、上市前商品化处理(包括清洗、分级、贴标、包装)以及运输和上市销售,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标准,但这方面确实做得不好。上市销售的农产品无品牌,无包装,无分级,制定的标准不够,有的无标可依,标准制定散乱,没有形成体系。

二、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建议

农产品现代物流业有很大发展潜力。必须尽快采取办法,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把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理念运用到农产品物流中,才能更好地推进整个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演进,使潜在的利润转化为现实效益,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更好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1.加强对农产品物流科技投入:农产品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物流要求较高,由于季节性生产要求物流的及时性,为保证安全必须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而且要满足一些农产品的特种物流方式,比如水产品的冷冻运输,分割肉的冷藏运输,牛奶等制品的恒温运输等等。因此,要加强对农产品物流的科技投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相关科研单位,要重点倾斜支持一些涉及农产品物流设施的课题研究,重点扶持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包括新型农用运输车的研发、冷藏车的研发,新型保鲜库、冷藏库的研究与建设等。在物流设备方面,要加强对一些特种运输需要的设备和先进设施的引进和推广应用,给予一定补贴,列入政府购机补贴的范畴,促进农民对新产品的接受和使用,满足农产品物流多样化需要。

2.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是不可缺少的流通方式,农产品交易目前仍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模式为主,通过新兴流通渠道进入消费领域的农产品比重很低。批发和零售功能在空间上混为一体,常常导致人流、物流混杂和环境污染。农产品物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式都还比较传统,存在管理落后、运作效率低等问题,还远远达不到现代物流的水平。因此,建议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或利用南安康美“世纪之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统一为客户提供信息、质检、交易、结算、运输等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支持网上挂牌、网上洽谈、竞价等交易模式,涵盖交易系统、交收系统、仓储物流系统和物资银行系统等,融合物流配送服务、物流交易服务、信息服务、融资担保类金融服务等于一体,实现各层级会员管理、供应商商品发布、承销商在线下单交易、订单结算、交易管理、担保授信等全程电子商务管理,在配送和销售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技术标准,对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包装、搬运、库存等质量进行控制。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由市场有效需求带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以农业物流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单位参加农产品交易。有利于将农民组织起来,增大农产品物流的规模,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并吸引国内外农产品交易客户在该平台上交易。

3.建立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目前,农产品生产基地处于传统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运作方式,很难实现对农产品物流的精确跟踪和管理。因此,建议建立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为农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在涉及农产品投诉问题时可按产品唯一编号确认产品产地和流通渠道,从而实现农产品倒序追查,以辨别生产或销售过程中究竟是哪一环节出现了问题。这是实现高效、优质农业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

4.加强农产品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复杂的农产品物流活动。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为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提供基础。要成立由农业、贸易、气象、供销、交通、工商、统计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对有关情况及时分析预测和发布,为市场提供服务。建立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连接起来,通过EDI(数据交换)和POS(时点销售信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换,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达到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实现市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包括交易结算、物业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络和其它媒体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

5.加快农产品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色专业批发市场,引导上规模、上档次、向多功能发展,鼓励兴办一些规模大、档次高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引入农产品流通体系。

6.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能将社会上众多的闲散物流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提高整体物流效率。此外,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零售商的信息反馈,对农户或农产品生产直接下订单,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真正实现“订单农业”。农产品企业要集中现有资源做好核心业务的运营,将自身并不擅长的物流业务外包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农产品企业竞争的外部环境,促使农产品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同时放开物流市场的准入,允许民间各类资本投资于农产品物流行业,使农产品物流市场具有各种规格的第三方物流,为农产品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时提供选项。加大农产品物流服务外包的宣传和引导,适当地加大对涉及农产品企业物流管理的培训投入,使规模经济的观念逐渐深入到农产品企业,使其意识到物流服务外包对农产品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的意义,使农产品企业的物流运营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好有效链接。

7.推行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一些农产品的进出口物流必须达到国际标准,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要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要推行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要对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控制农药使用,并按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进行生产、加工、运输,以达到规定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

8.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的研发:一是要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包装是物流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是生产的终点,物流的起点,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具有保护功能、定量功能、标识功能,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产品的使用价值,以防被污染或腐烂变质,也便于在柜台上零售时提高工作效率。应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不断改进包装的实用性、合理性、科学性,发展农产品包装的标准化、礼品化、系列化。二是要研究农产品物流的冷冻保鲜技术,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9.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农产品物流有其特殊性,其高效和高质量的物流营运作业必须依靠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培训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要选拔有潜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到国外大型物流企业进行深造,高校要开启物流专业或物流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输送一定量的专业人才,以缓解物流专业人才不足带来的压力,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并由相关部门考核从而获得从业资格证,才能从事相关运输、配送等工作。要有效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职业教育培养专业物流和配送人才,做好物流业务的职业教育工作,保证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

版权所有: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闽ICP备14008023号-1    联系电话:0595-22285575    邮箱:qzslkx@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区田安路泉州市老年活动中心805、808室    邮编:36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4     技术支撑:泉州市万维网络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