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建言献策

发展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及深加工产业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年9月19日  来源: 作者:  阅读3657次

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

泉州市老科协工作者协会

摘  要:通过对我市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的现状调查,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保护和发展并重的产业理念,向泉州市政府提出发展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及深加工产业的建议,以助推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棘胸蛙  人工养殖  产业发展  建议


一、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棘胸蛙又名石冻、石蛙、棘蛙等,因雄蛙胸部有疣粒和角质棘而得名。棘胸蛙肉质鲜美,富含较全面的营养物质,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据专家分析,棘胸蛙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钙等,可滋补强身。由于人工生态养殖环境优越,饲种为人工饲养黄粉虫、大麦虫的无毒活体昆虫,饲养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有规律性,据专家检测结果:人工生态养殖的棘胸蛙不仅没有发现寄生虫、而且很多营养指标更优越,营养更全面,深受消费者青睐。自古以来,在宫廷和民间就把它作为补钙强身的保健佳品。但是野生棘胸蛙被偷捕现象屡禁不止,致使野生棘胸蛙资源濒临灭绝,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严禁捕杀食用。

我们要树立发展和保护并重的理念,通过大力发动和引导山区农民充分利用现有优越的生态资源,开展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将突出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脱贫致富新途径;既扭转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野生棘胸蛙免遭捕杀,又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棘胸蛙的强烈需求;既能持续保护优美的森林生态资源,又能使山区农民“不砍树也致富”,助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形成对人类、自然、社会都有益的新型朝阳产业。因此,开展人工生态养殖棘胸蛙具有很现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泉州市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的现状

野生棘胸蛙生活在清澈流动的山泉水中,以活性蚯蚓、小鱼、小虾、螃蟹、蛾蛆、福寿螺、蚊子等活体昆虫为食,周边树林茂密,气候阴凉,环境安静,所以,棘胸蛙人工仿野生养殖技术有一定的难度。经过多方求教和不断探索,我市人工生态养殖棘胸蛙获得成功。至2016年,全市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有: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2007年成立,养殖基地位于春美乡古春村打石坑,带动农民合作社30户农民,在深山老林溪谷旁,建立仿野生养殖池(房)基地13000㎡,现有人工生态养殖的棘胸蛙存有量达到60多万只,年可产商品蛙达40万只以上,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永春县龙辉石蛙养殖场:包括南山、红花桥2个养殖区,现人工养殖存有量6万只。永春县生态石蛙养殖场(专业户),于2010年建立,位于坑仔口镇西坪村,试养基本成功,但因资金短缺,被迫于2012-2015年停止养殖,2016年又筹集资金启动生产,现有人工生态养殖的棘胸蛙数量0.3万只。安溪县华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虎邱镇竹园村龙潭谷,2015年开始建立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基地,并引进2000对种蛙,预计今年可繁育5万~8万只幼蛙。

“十三五”我市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产业将加快发展,德化县规划新建7家养殖场,新增生态养殖池(房)1.5万~2万㎡,存有量250万只,至2020年每年可产商品蛙100万只以上,同时与高校、研究单位合作,开展综合利用研发工作。安溪县规划新建5家养殖场。 

三、行业典型:“德化双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

该公司于2007年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下属2个全资子公司、2个全国营销分公司、1个合作社(30户农民)、1个棘胸蛙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场),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

2008年起,公司开始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和掌握了棘胸蛙仿生驯化、生态繁殖、商品蛙饲养等技术。打石坑示范基地的仿生养殖池(房)已建立智能传感器系统,时时采集仿生养殖池(房)的水质、pH值、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通过电脑、手机终端远程时时监控、自动分析,实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饲养和照明调节等智能化科学管理。

目前,公司的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已做到“统一规划(养殖基地)、统一仿生池(智能房)、统一供蛙(幼蛙)、统一饲种(活体昆虫)、统一技术(智能化科学管理)、统一贷款(贷、还)、统一周期(生产期18个月)、统一回收(商品蛙)、统一保质(再养、筛查)、统一检疫(办证)、统一包装(无公害标志)、统一品牌(‘石冻王’商标)、统一销售(公司负责)”等“十三个统一”和 “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质量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石冻王’注册商标证”等“六证”以及拥有“4件专利证书”的“产、供、销”规范化生产模式。

至2016年,公司的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池(房)已达13000m2,棘胸蛙存有量达60多万只,年产商品蛙40万只以上;2015年刺胸蛙产值1200万元,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开发成效最明显的示范基地,并在闽北等地区建立多20个联营养殖分场。

下阶段计划将与国家粉体中心、厦门材料研究院合作,建立棘胸蛙粉体超细化产业转化中心,生产棘胸蛙全营养粉片等保健品,进行产业化批量生产,实现“企院合作、超细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公司合作社法人代表苏进全于2014年当选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棘胸蛙养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并负责牵头制定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企业标准。公司先后获得“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福建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泉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泉州市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因此,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产业化、规范化生产模式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示范性和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四、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尚未列入市、县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计划。养殖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及专业户无法申报享受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

2.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产品尚未列入相关部门的检验、认证等目录,导致申报生态养殖产品检验、认证等手续困难。

3.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技术难度大,科技支持力度不够,我市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技术普及推广滞后。德化双全农业有限公司的产业创新模式已在闽北等地推广,但泉州推广迟缓。

4.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产业对自然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养殖基地处于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溪谷旁,交通、电力十分不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较大,没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带动和政府的资金扶持,难于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5.金融部门对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产业的资金支持不够,山区农民货款抵押物少,农民贷款难。如永春县生态石蛙养殖场(专业户)中间停产4年就是例证。 

五、棘胸蛙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棘胸蛙产品开发以生态驯化为核心,生物活性粉体和产品系列加工为重点,提升棘胸蛙附加值,充分发挥食药用价值。2014年,国内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为902亿元。根据Bain预测,至2018年达到1263亿元的规模,而棘胸蛙保健品市场空白,尚无企业进入该领域。

德化双全农业有限公司的棘胸蛙加工食品将于2016年底完成,至2018年底开展深加工保健品,到2020年底开展深加工生物制品。可以有以下多种制品:1.棘胸蛙高性能仿生骨骼修复材料,作为骨缺损填充后能更好地被人体完全吸收,最终化为真实的骨骼,为大量的缺钙患者和骨质疏松人群带来福音。2.棘胸蛙蛋白胨,在抗生素工业、微生物生产及医药卫生事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主要作为细菌培养基的成分。3.石冻氨基酸,在医药及化妆品工业应用非常广泛,价格也十分昂贵。4.棘胸蛙激素类制剂,可用于鱼类、两栖类动物的人工催产,从而有利于人工繁殖,提高产量。5.棘胸蛙中含有14种矿物质元素,富含多种对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棘胸蛙的蛙血的成分及其医学价值也尚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有待人类去发现和挖掘。棘胸蛙蝌蚪由腮呼吸转变为肺呼吸的过程也有待研究,对人类肺病等健康康复有很大裨益。 

六、对泉州市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广泛宣传提高共识,资源创新共享发展

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对生态环境、技术等条件要求高,农民分散经营难度大、风险高、效益低。建议以公司为龙头,以合作社为载体,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山区农民积极参与生态资源和农民利益共享机制,激发农民自主发展和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大力推广“德化双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山区农民创新、抱团共享发展。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市德化、永春、安溪等县(市、区)的山区有大面积保护良好的森林生态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山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将突出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不砍树也致富”的林下生态养殖棘胸蛙产业发展新途径,达到精准扶贫、共同致富奔小康,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赢”。

2.政府重视朝阳产业,重点扶持绿色发展

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的鲜品和加工品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巨大,建议市政府把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列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计划,以享受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温控智能设施农业等)的扶持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德化双全农业有限公司和农民合作社等能引领山区农民创业致富的行业典型。

3.科学技术保驾护航,产业有序开放发展

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技术难度较高,往往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要树立“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把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试验研究、示范、推广等列为市、县科技主管部门重点科技专项支持;由政府引导,相关部门(科技、林业、扶贫办等)组织对山区自然资源优越的农民在德化双全农业有限公司的产业创新基地培训,从理论到实践,从蛙种到基地生产指导,推广德化双全公司的“十三个统一”和“六证”的“产、供、销”规范化生产模式。充分发挥德化双全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一年培训几期,连续几年,以德化双全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联营发展一批分场或农民合作社,带动山区农民致富,并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始终朝着产业化、规范化有序健康发展。

4.相关部门协调互动,助推产业协调发展

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好的山区,发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和组织农民合作社依法依规有序开展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就是主动保护和发展棘胸蛙野生资源,为人类造福祉。为此,建议相关部门把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产品列入检疫、认证等目录,指导产业发展;交通、电力等部门给基地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助推产业协调发展。

5.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对生态环境设施和技术条件要求较高,资金投入较大,生产周期较长。建议市政府设立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专项扶持资金,对能带动农民进行规范化人工生态养殖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给予重点资金扶持,每年扶持一批,连续几年。金融部门应降低贷款门槛、利息,适当增加贷款额度,扶持“三农”、服务“三农”,助推棘胸蛙人工生态养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调研人员:王文泰  李寿钊  林文銮  杨逢平 李朝灿 卓开发


本文执笔:卓开发               

版权所有: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闽ICP备14008023号-1    联系电话:0595-22285575    邮箱:qzslkx@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区田安路泉州市老年活动中心805、808室    邮编:36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4     技术支撑:泉州市万维网络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