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建言献策

南安市梅山镇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4年5月25日  来源:南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作者:  阅读2710次

 最近,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与市老科协梅山分会一起,对梅山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进行调研。蓉中村、鼎诚村、格内村3个省、泉州市、南安市级美丽乡村(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情况引起调研组的关注,遂进行详细调查了解。3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使调研组深受鼓舞、引发思考,从中感悟出创建美丽乡村的几点启示,并提出工作建议。

一、蓉中、鼎诚、格内三个示范村的基本情况

梅山镇是南安市东北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中心城镇。蓉中村、鼎诚村、格内村连同镇区竞丰村一起,以蜿蜒曲折、景色秀丽的东溪(芙蓉溪)为纽带,串成一线,连成一片,地理位置优越,人文积淀深厚,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潜能。

蓉中村,2012年土地面积1平方千米,有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人口640户2920人;工农业总产值10.6亿元,村集体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0元;有工业企业20家,产值8.2亿元,上缴税收2700万元。蓉中村是全国文明村、中央文明办全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联系点、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6年以来,蓉中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先行先试,争先创优,卓有成效,受到中央、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各级组织的赞赏与表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制订新的发展规划,开辟新的发展项目,采取新的有效措施,扎实有序地推进、提升。

鼎诚村,土地面积4.7平方千米,有9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050亩、山地面积3800亩,人口1185户5018人,外来人口近5000人;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6亿元,村集体收入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0元。鼎诚村于2009年、2010年分别被确定为南安市、泉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2011年获得南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评一等奖,2012年被确定为南安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该村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强化规划、科学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和景观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出现生态优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新景象。

格内村,土地面积4平方千米,有7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人口910户3811人,外来工2000人;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3亿元,村集体收入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格内村于2010年被确定为南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1年被评为泉州市宽裕型文明村,2012年被确定为泉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抓紧旧村改造,同时在东溪畔中州埔开辟新区、集中新建江滨农民别墅小区及配套设施,描绘出一幅特色鲜明、光彩亮丽的美丽乡村新蓝图。

二、三个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一)因地制宜、理清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搞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前提。

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梅山镇党委政府立足镇域特色,把小城镇建设与示范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既搞好城镇整体的发展规划,又指导各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开展有个性、有特色的建设规划,力求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各显优势,各具韵味。

蓉中村突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定位,采取改旧与建新相结合的方法,规划建设以莱克文化苑为代表的“宜业宜居花园式公寓小区”、山尾片区的旧房危房改建、杨山寨村级文化小公园,整治开发东溪蓉中段的山水景观。竞丰村以梅山镇镇区的定位,全方位打造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和居住、休闲乐园。鼎诚村以泉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和南安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定位,突出生态绿色、村强民富的创建主题。早在2006年,该村就聘请辽宁省规划设计院泉州分院对全村的建设、发展开展总体规划,2010年进行修编,2012年又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调整。重点推进拆旧建新和土地整理,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安置50户村民的红头岭集中居民点,建设获得中央财政立项补助的、总建筑面积19385平方米的、5幢380套单元房并配以道路、绿化、休闲广场等设施的盛世鼎桂园廉租房小区,变以前的零散无序的建设为如今的集中规范的建设,既节约利用土地,又避免了“有厝无路,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格内村则采取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相结合的规划布局,旧村建设不照搬城镇的做法,不搞大拆大建,重在环境卫生和交通道路的整治,重在老旧房屋的修缮和古厝的保护,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高村庄品味。新村建设重点开展对东溪畔中州埔荒凉沙滩的开发改造,规划分二期建设占地50亩的40多幢单体别墅和一批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形成别具一格的江滨别墅小区。

(二)宣传引导、激发热情,建管并举、制度约束,是搞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提高的新形势下,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价值追求。建设生产先进、生活富足、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势在必行。各示范村顺应时代要求、呼应群众心声,以两手抓、双配套的方式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开展宣传引导,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加强美丽乡村创建目的、意义、方法、步骤的宣传教育,加强创建目标和发展前景的推介说明,加强村民疑难问题的解答释疑,提高创建工作透明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使村民明确规划、认识现状、看到未来、看到希望,调动和激发了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各显其才、各尽所能。2008年,蓉中村著名的民营企业莱克石化将准备兴建“莱克大厦”的63亩土地指标无偿转让给村里,建成44幢双拼别墅、10幢公寓套房的花园式新村住宅小区,解决239户村民的住房困难,还捐建了一座室内综合文体馆。蓉中村的规划建设,感动了旅居马来西亚的乡贤、世界道德教育慈善总会会长李斯仁先生,发动侨亲捐资700万元,为家乡梅山中心小学兴建面积3435平方米的道德教育馆(已完成立项选址,近期动工)。鼎诚村集体无偿提供30多亩土地供南安工业学校兴建新校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也换来了村民子女就读国光中学、工业学校的机会和便利。村民服从规划、服从大局,主动拆除红头岭上的废弃厂房、旧房危房、猪圈鸡舍,腾出土地集中兴建50户住宅的居民新村,第一期工程已建成20户。格内村通过建立村民代表议事会议制度,广泛宣传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道理和政策,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发动群众筹资筹劳,企业、村民和侨亲共募捐慈善资金300万元,用于幼儿园、老人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各示范村制定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并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各村采取建管并举的方式,建字当头、管字跟上,以切实可行的公约条文和规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同时,建立考评标准,开展评比表彰,奖罚分明。在环境整治方面,实行房前屋后三包,家禽家畜圈养,四旁植树,绿化美化,有效地防止了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禽畜散养、污染环境的现象;在土地使用方面,服从规划布局、严格审核把关,有效地制止了违法建筑、违章搭盖行为,使规划项目顺利实施,规划蓝图尽早实现;在文明村风方面,开展普法宣传、科技推广,实行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提倡扶危济困、关怀弱势,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谐,有效防止了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构建科学文明、健康淳朴的村风。

(三)整治环境、治污治乱,改造景观、绿化美化,是搞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工作。

美丽乡村,给人们最直接的视觉是环境整洁、景观秀丽,最直接的感觉是和谐温馨、心畅神怡。各示范村在创建工作中,从“一把扫帚”开始,从植树插绿入手,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方式筹集资金(每人每年15元),把环境整治和景观改造作为首要工作,打造“山清水秀地干净”的优良环境。蓉中村建立家园清洁长效机制,组织村民整治环境卫生。启动旧村改造工程,成立专门保洁队伍负责垃圾清运,填平露天厕所建设8个专人管理的公厕;实施旧宅基地收储置换工程,把旧房旧仓库改建为新区新村,把旧猪圈旧鸡舍改造为广场绿地;实施村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鼎诚村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推进封山育林、家园清洁行动。宜林荒山种植混交林30万株,实施“坡地改梯田、雨水巧集蓄”工程,改善杨梅山小流域生态环境;设立卫生整治专项资金,建立保洁队伍,垃圾日日清、道路天天扫、绿化月月整,生活垃圾处理率100%,无害化厕所改造率95%;拓宽并用水泥硬化村主次干道13千米,安装路灯1000多盏,道路两旁种植印度榕2000多株,形成四季常青的绿色长廊,营造了“人在林中走,车在绿中行”的秀美自然景观,提升了村庄品味。格内村制订“创建清洁优美生活环境,加强村容村貌管理”的7条村规民约,要求做到:人畜分离保健康、畜禽圈养保洁净;房前屋后卫生三包、垃圾入池集中清运;禁止搭建违章建筑,整修道路绿化亮化。村创建领导小组严格执行村规民约,对个别屡劝不改的违反行为落实经济处罚,罚款作为村庄保洁经费。

(四)项目带动、兴业创业,工商联动、强村富民,是搞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兴业创业、强村富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通过项目带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工业向项目集中区聚集,促进商贸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培育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蓉中村以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莱克石化为龙头,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2012年引进3家回归创业、投资额均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使全村企业增加到20家;村民在企业优先入股、优先就业,共解决就业600多人;村集体投资建设蓉中商业一条街,店面出租增加集体收入;成立村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融资信贷、信息咨询等服务,企业每年拿出纯收益的5%-10%作为村集体的固定收入。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又规划建设东溪拦水坝、竞蓉圳、商住房、旧房改造等6个项目。鼎诚村以省道307线为依托,建设鼎诚工业集中区,集聚了20多家生产石材、机械、鞋服、食品、体育用品等产品的企业,带动万达购物超市等10多家商贸企业(经营户),全村从事建材、交通运输、餐饮经营的农户100多户,务工经商人员1100多人。美丽乡村建设中,又规划建设家园清洁、道路景观、圣湖整治、东溪护岸、红头岭居民点、“赤膊屋”立面装修、西真寺观光旅游等9个项目。其中西真寺观光旅游项目,以杨梅山西真寺和万祥兴果林场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依托,修建直通景区的7米宽、2500米长的水泥路,发展登山观景、鲜果采摘、鱼塘垂钓等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每年可接待游客数万人。格内村建有一个工业项目区,入住企业46家,主要从事化工、雨伞、水泥、针织、家私、工艺品等的加工制造,吸纳外来员工2000多人。新规划建设的江滨别墅小区一期项目工程,已基本建成23幢单体别墅及游泳馆、门球场、幼儿园,铺设水泥路1200米并安装上路灯;二期工程20幢别墅及排污配套工程已经动工,拟新铺设水泥村道1200米,并争取侨资创办一所敬老院,正在紧张的进行和筹备中。

(五)丰富内涵、提升素质,培育新风、构建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价值追求。

民生民惠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达到业强、民富、村美、人和。各示范村在物质生产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实现业强民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教化、陶冶功能,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农民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和创建丰富多彩的乡村地域文化。蓉中村捷足先登,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坚持用先进文化培育新型农民,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用先进文化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几年来,村里多渠道筹集资金1800多万元,建成了一屋(农村书屋)、两中心(室内文体活动中心、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三馆(国家级公众图书馆、文化展览馆、道德讲坛综合馆)、四广场(村部周边的4个配有音响设施的水泥地广场)、十走廊(遍布10个村民小组的户外健身走廊)。按照“小村庄建设大文化”的发展思路,把乡村文化、侨乡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融合起来,建设独具特色的蓉中文化;2007年在全省率先举办“乡村文化节”,已连续进行5届,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文化团体前来开展共建活动。文化的培育和熏陶,激发了蓉中人爱拼敢赢、艰苦奋斗、能工擅贾的创业精神,促进了村强民富、村美人和。鼎诚村依托南安工业学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新型农民。村里创办农家书屋,建立梅山镇首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灯光球场和健身场所,放映公益电影,组织跳广场舞,举办春节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和南音大会唱,乡村文化活动红红火火、文明健康。格内村急起直追,在新开辟的江滨小区大手笔兴建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游泳馆、灯光球场、老人门球场、敬老院等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设施,为村民提供多种形式的活动,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村创建领导小组在泉州市妇联的支持指导下,开展以“庭院整洁环境美、家邻团结和谐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增收致富生活美”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家庭”创建评选活动,让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焕发出勃勃生机。村两委贯彻中央8项规定,向村民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破旧俗、立新风,喜事新办、白事简办,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一派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明新风,吹拂在山水田野之间,缭绕在美丽乡村之中。

三、几点建议

(一)培育典型,示范推动。梅山镇拥有省、泉州市、南安市三级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实属不易,也是优势所在,应当倍加珍惜、倍加努力,打造精品、树立典型。建议梅山镇认真总结3个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阶段性成果的经验,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突出特色、体现个性、丰富内涵、改造提升,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应着力扶持、培育,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做出样板、推动全局。

(二)串点成线,连片发展。以东溪和省道307线为纽带,以杨梅山为依托,把3个示范村与镇区竞丰村串连成一线、连接成一片,抓好山、水、田、林、路景观建设;以旧村改造整治和新村新区建设相结合,合理布局厂、宅、场、馆、舍,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形成业强民富、村美人和的精品。

(三)加强宣传、激发热情。要推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创建模式,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舆论宣传、远景推介,营造浓厚的兴业创业氛围,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调动和激发企业家、工商人士、海外侨亲及公益慈善基金的爱心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多形式、多渠道筹措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破解难题瓶颈,推动规划蓝图的实现。

(四)项目带动,产业推进。要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总抓手,以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推进乡村建设。一方面继续发挥各示范村的区位、人文优势,招商引资发展实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经济收入,增强发展后劲;另一方面,更加奋发有为、艰苦拼搏,把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项目早实施、细安排、快推进、快见效。要注意找准规划项目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统筹运作、同步推进、丰富内涵、提升档次。

(五)长短结合、持续开展。不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美丽乡村建设,都是一项持久进行的系统工程。打造一个精品村、样板村,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要探索建立一套长计划、短安排、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扎扎实实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避免出现“嘴上说说、墙上挂挂、雷声大大、雨点小小”的现象,避免出现“一阵风、走过场,山河依旧、窘境犹在”的局面。


 

调 研 指导:卓金钳

调研组成员:戴良尧 王三龙 凌叙约 李斯评 黄典章

               撰     稿:凌叙约 李斯评

版权所有: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闽ICP备14008023号-1    联系电话:0595-22285575    邮箱:qzslkx@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区田安路泉州市老年活动中心805、808室    邮编:36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4     技术支撑:泉州市万维网络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