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2016年第1期

《泉州老科协》2016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6年7月26日  来源: 作者:  阅读2593次









·政策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特制定本纲要。

一、战略背景

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是与历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导致科技弱、国力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

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探索从微观到宇观各个尺度上向纵深拓展,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惟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驱动是发展形势所迫。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

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已具备发力加速的基础。经过多年努力,科技发展正在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科研体系日益完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经济转型升级、民生持续改善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对创新提出了巨大需求。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备的产业体系、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与互联网时代创新效率的提升相结合,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发达国家在科学前沿和高技术领域仍然占据明显领先优势,我国支撑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的科学技术储备亟待加强。适应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经济发展尚未真正转到依靠创新的轨道。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创新型企业家群体亟需发展壮大。激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仍需进一步培育和优化。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必须始终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让创新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为我国未来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创造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二、战略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根本转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紧扣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明确我国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关键领域尽快实现突破,力争形成更多竞争优势。

深化改革。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

强化激励。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落实以人为本,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汇聚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扩大开放。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力争成为若干重要领域的引领者和重要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三)战略目标

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面向未来发展、迎接科技革命、促进产业变革的创新布局,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一系列重大瓶颈问题,初步扭转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为国家繁荣发展提供战略储备、拓展战略空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创新体系协同高效。科技与经济融合更加顺畅,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治理更加科学,创新效率大幅提高。

——创新环境更加优化。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更加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形成崇尚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激励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

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创造新技术和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新需求和新市场,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更高质量的就业、更高水平的收入、更高品质的生活。

——总体上扭转科技创新以跟踪为主的局面。在若干战略领域由并行走向领跑,形成引领全球学术发展的中国学派,产出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攻克制约国防科技的主要瓶颈问题。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

——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创新文化氛围浓厚,法治保障有力,全社会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不断涌流的生动局面。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成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核心因素。

——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力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经济发展质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国防科技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成为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聚集地。

——创新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更加优化,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产权、包容多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导向。

三、战略部署

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

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抓创新首先要抓科技创新,补短板首先要补科技创新的短板。科学发现对技术进步有决定性的引领作用,技术进步有力推动发现科学规律。要明确支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强科学探索和技术攻关,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体制机制创新要调整一切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生产关系,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建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网络,建设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改进创新治理,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分工,构建统筹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保护创新的法律制度,构建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六大转变就是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四、战略任务

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采取差异化策略和非对称路径,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任务部署。

(一)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

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质量升级。

1.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基础。加强类人智能、自然交互与虚拟现实、微电子与光电子等技术研究,推动宽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研发和综合应用,加大集成电路、工业控制等自主软硬件产品和网络安全技术攻关和推广力度,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2.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推动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技术,加快网络化制造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对传统制造业全面进行绿色改造,由粗放型制造向集约型制造转变。加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和试验平台建设,提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等共性关键技术水平。发展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核电、高铁、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特高压输变电等高端装备和产品。

3.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实现种业自主为核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人多地少水缺的瓶颈约束,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系统加强动植物育种和高端农业装备研发,大面积推广粮食丰产、中低产田改造等技术,深入开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肥料等技术研发,开发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养殖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推广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的低成本技术和模式,发展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安全溯源技术,建设安全环境、清洁生产、生态储运全覆盖的食品安全技术体系。推动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向全链条增值和品牌化发展转型。

4.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推动能源应用向清洁、低碳转型。突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瓶颈,开发深海深地等复杂条件下的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采技术,开展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综合技术示范。加快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及大规模应用,攻克大规模供需互动、储能和并网关键技术。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新产品,加快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技术的研发应用。

5.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采用系统化的技术方案和产业化路径,发展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与产业。建立大气重污染天气预警分析技术体系,发展高精度监控预测技术。建立现代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开展地球深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再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建立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技术体系。完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加强水、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环境检测与环境应急技术研发应用,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6.发展海洋和空间先进适用技术,培育海洋经济和空间经济。开发海洋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适用技术,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构建立体同步的海洋观测体系,推进我国海洋战略实施和蓝色经济发展。大力提升空间进入、利用的技术能力,完善空间基础设施,推进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导航和位置服务等技术开发应用,完善卫星应用创新链和产业链。

7.发展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依靠新技术和管理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现代城市发展和公共服务,创新社会治理方法和手段,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进程,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发展交通、电力、通信、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等领域关键技术大规模应用。加强重大灾害、公共安全等应急避险领域重大技术和产品攻关。

8.发展先进有效、安全便捷的健康技术,应对重大疾病和人口老龄化挑战。促进生命科学、中西医药、生物工程等多领域技术融合,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公共卫生、生殖健康等技术保障能力。研发创新药物、新型疫苗、先进医疗装备和生物治疗技术。推进中华传统医药现代化。促进组学和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发展精准医学,研发遗传基因和慢性病易感基因筛查技术,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性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诊疗技术水平。开发数字化医疗、远程医疗技术,推进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养老等社会服务网络化、定制化,发展一体化健康服务新模式,显著提高人口健康保障能力,有力支撑健康中国建设。

9.发展支撑商业模式创新的现代服务技术,驱动经济形态高级化。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技术基础设施,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网络教育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加快推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我国重点产业的创新设计能力。

10.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高度关注可能引起现有投资、人才、技术、产业、规则“归零”的颠覆性技术,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力争实现“弯道超车”。开发移动互联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空天技术,推动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发展,重视基因组、干细胞、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技术对生命科学、生物育种、工业生物领域的深刻影响,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发挥纳米、石墨烯等技术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

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加强对关系全局的科学问题研究部署,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品产业创新的整体水平,支撑产业变革和保障国家安全。

1.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前沿和高技术研究。围绕涉及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卡脖子”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加大对空间、海洋、网络、核、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等领域重大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攻关力度,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明确阶段性目标,集成跨学科、跨领域的优势力量,加快重点突破,为产业技术进步积累原创资源。

2.大力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面向科学前沿加强原始创新,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学研究方向,提升我国对人类科学探索的贡献。围绕支撑重大技术突破,推进变革性研究,在新思想、新发现、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上积极进取,强化源头储备。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发展,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重视支持一批非共识项目,培育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

3.建设一批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平台。适应大科学时代创新活动的特点,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大型共用实验装置、数据资源、生物资源、知识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研发高端科研仪器设备,提高科研装备自给水平。建设超算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先进信息网络支撑体系。

(三)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流动促进产业合理分工,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

1.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东部地区注重提高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全面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中西部地区走差异化和跨越式发展道路,柔性汇聚创新资源,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在重点领域实现创新牵引,培育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和新兴产业。

2.跨区域整合创新资源。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推动区域间共同设计创新议题、互联互通创新要素、联合组织技术攻关。提升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统筹和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北京、上海等优势地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3.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优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布局,推进国家高新区按照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的方向转型升级,开展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增长极,增强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

(四)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创新互动

按照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总体要求,发挥国防科技创新重要作用,加快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1.健全宏观统筹机制。遵循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规律,构建统一领导、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的军民融合管理体制,统筹协调军民科技战略规划、方针政策、资源条件、成果应用,推动军民科技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2.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建立军民融合重大科研任务形成机制,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应用等创新链一体化设计,构建军民共用技术项目联合论证和实施模式,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军民科技创新体系。

3.推进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推进军民基础共性技术一体化、基础原材料和零部件通用化。推进海洋、太空、网络等新型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开展军民通用标准制定和整合,推动军民标准双向转化,促进军民标准体系融合。统筹军民共用重大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双向开放、信息交互、资源共享。

4.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推动先进民用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健全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完善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机制,积极引导国防科技成果加速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放宽国防科技领域市场准入,扩大军品研发和服务市场的开放竞争,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完善军民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管制机制。

(五)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

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主体活力,系统提升各类主体创新能力,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

1.培育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鼓励行业领军企业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形成完善的研发组织体系,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引导领军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单位系统布局创新链,提供产业技术创新整体解决方案。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力争有一批企业进入全球百强创新型企业。

2.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引导大学加强基础研究和追求学术卓越,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形成一批优势学科集群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建立创新能力评估基础上的绩效拨款制度,系统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三位一体创新水平。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3.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明晰科研院所功能定位,增强在基础前沿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形成符合创新规律、体现领域特色、实施分类管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围绕国家重大任务,有效整合优势科研资源,建设综合性、高水平的国际化科技创新基地,在若干优势领域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世界级科学研究中心。

4.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区域性、行业性重大技术需求,实行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市场化运作,发展多种形式的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

5.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发展研发设计、中试熟化、创业孵化、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服务。完善全国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发展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职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畅通技术转移通道。

(六)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重点跨越

在关系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

面向2020年,继续加快实施已部署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油气田、核电站、水污染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

面向2030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尽快启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项目,在量子通信、信息网络、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和新能源、脑科学、健康医疗等领域,充分论证,把准方向,明确重点,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201624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3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意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应对离退休干部队伍在人员结构、思想观念、活动方式、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

《意见》指出,离退休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和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离退休干部的重要任务,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以充分体现离退休干部特点和优势、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方向,积极稳妥推进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意见》要求,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教育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和党员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坚持不懈开展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更加注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坚持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保持敬重之心、倾注关爱之情、多做务实之事。更加注重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组织实施,有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意见》提出,要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离退休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认真做好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学习阵地建设,完善离退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注意发挥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切实履行应尽义务。

《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离退休干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完善职责,强化保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带头联系、经常走访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监督作用,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新华社北京201632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                      案》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密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现就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有效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改革方向和重点,按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总要求确定改革路径,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对科技工作者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能够为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不同形式高质量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基本原则

——加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一灵魂,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带领科技工作者勇担创新发展主力军重任,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和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第一资源的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不断强化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责任和担当,强化公共服务、当好桥梁纽带、夯实执政之基。

——密切联系群众。准确把握群众性这个根本特点,把团结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作为科协组织的基本职能,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积极联系引导科技相关社会组织,健全基层组织,扩大有效覆盖,增强代表性,建立联系科技工作者长效机制,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科协系统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群众、组织松散、能力薄弱、庸懒散浮拖等现象,坚决从体制机制入手,下大力气铲除上述问题滋生的土壤,改进机关作风、释放学会活力,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工作者与科协组织联系不亲、不紧等突出问题。

——强化学会主体地位。突出学会治理这一科协改革的关键环节,以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学会组织方式、运行机制和党建工作创新,提升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切实增强学会在科协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坚持系统推进。强化顶层设计,以机关改革为切入点和引领,推动包括学会在内的整个科协系统的改革,科学谋划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政策配套,注重学会改革和机关改革、科协系统上下改革的联动,加强各级科协组织落实改革任务的能力建设,推进工作平台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试点先行的示范功能,加快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并稳步推广,形成系统效应。

3.总体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力争从根本上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所属学会发展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突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明显增强,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

增强科协组织的群众性,团结联系服务好科技工作者,必须切实克服“小众俱乐部”倾向,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基层,把力量更多地配置到基层,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构建畅通稳定的双向联系渠道,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科技工作者与科协组织联系不亲、不紧的问题,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1.提高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比例,增强代表性和广泛性。扩大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一线人员的广泛性,来自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村等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比例由目前的58%提高至65%左右,4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少于三分之一,同时注重吸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人物,减少领导干部所占比例。优化科协领导机构人员组成,来自基层一线的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比例由58%提高至70%左右,常委会委员比例由56%提高至75%左右。兼职副主席主要从不同行业领域有代表性的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中产生,实行轮流定期驻会制度。从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有关学术机构择优选拔一名书记处书记驻会工作,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职级不与书记处书记职务挂钩,原则上在中国科协要干满一届。

2.深化科协机关改革,建立更直接服务基层的体制机制。改革中国科协机构设置,所属事业单位2016年年底前压缩至13个,事业编制2016年年底前精简至1120名左右。加大力量配备和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力度,在压缩撤并部分直属单位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直接面向基层科技工作者服务的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全国“双创”服务中心、农村技术服务中心、创新战略研究院、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等,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要突出服务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职能。

3.拓宽干部交流成长渠道,培养有活力有能力的科技群团骨干。扩大中国科协机关与学会、地方科协的人员双向挂职交流规模与范围,科协机关和事业单位抽调一定数量干部到学会和学会联合体挂职锻炼,保留人事关系不变,任期一般不少于两年。机关留出10%15%的局处级岗位,择优选拔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学会的科技工作者或管理人员挂职,择优选拔一批学会和地方科协工作人员到中国科协挂职,定期轮换。建立科协干部直接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与包括知名科学家在内的科技工作者广交朋友,经常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

4.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扩大有效覆盖。推动科协组织向园区和企业延伸,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企业科协、园区科协或企业科协联盟等,重点在新经济组织建立科协,把创客之家等新型科技社团纳入科协,接长“手臂”、形成链条。推动科协组织向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延伸,鼓励支持高等学校建立科协,支持大学生科协活动,根据需要建立高等学校科协联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科协组织向农村延伸,鼓励支持乡镇依托农技站建立乡镇科普协会,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转型升级,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科技推广和科普服务。加大对科协基层组织的指导力度,建设全国科协基层组织网,拓宽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联系渠道,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科协组织、认同科协工作、参与科协活动。抓紧出台加强县级科协工作的意见,强化对基层组织的业务指导。

5.扩大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服务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改革。拓宽学会参与公共科技服务渠道,及时了解、准确把握政府职能转移趋势,引导学会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市场竞争。紧紧抓住建立有效管用的监管体制机制这个关键,加强监管督查,及时对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进行风险评估,切实防止监管不到位,推动试点工作不断深化,做到让中央放心、让政府部门满意、让学会和科技工作者有积极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6.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纽带和情感家园。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熟悉并习惯使用互联网的特点,加强建网、管网、用网工作,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的工作模式,开展网上“建家交友”活动,科协各级领导实名上网,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和呼声,提供政策服务,引导科技工作者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努力成为可亲可信、知心知意的“科技工作者之友”。针对科协以兼职人员为主的组织特点,引导兼职科技工作者自觉树立兼职不等于业余的意识,正确处理本职工作和兼职工作的关系,通过网络交流、视频会议等方式有效化解履职困难,加强工作联系。以学术交流为媒介,建设网上科技社团和科技社区,打造网络科技工作者联系服务平台,增强工作联系和情感交流。围绕做实做好“互联网+科普”工作,充分发挥“科普中国”的品牌作用,引导和帮助科技工作者向社会公众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依托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建设中国最大的科技人物专题网站,打造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和情感家园,着力塑造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良好社会形象。

7.改革人才服务机制,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积极参与院士制度改革,努力提升作为两院院士推荐渠道的效能,扩大影响力。发挥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荐渠道的重要作用,积极举荐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荐更多优秀中国科学家进入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任职,联系服务好在华外国科技工作者,促进科教协同。推动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向人才发现和培养转型,做好青年人才托举工作,推动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加强科技队伍科学精神培育,推动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在打击学术不端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索设立“杰出科技人才”、“杰出工程师”等具有广泛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科技界社会奖励,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创造活力和潜能。

  三、全面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

学会是科协的组织基础,学会工作是科协的主体工作,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必须紧紧抓住所属学会这个牛鼻子,突出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这个重点,全面推进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国家级学会与地方科协的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凝聚力不够、活力不强、组织松散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学会做实做强做好。

1.改革团体会员制度,突出科技工作者主体地位。抓紧修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进一步完善科协团体会员制度,接受部分规模和影响较大、承认科协章程、工作积极主动的大型企业科协和高等学校科协作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支持所属学会重点发展个人会员,鼓励单位会员中的科技工作者以个人身份加入学会,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强化学会的会员服务意识,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直接联系。探索建立科协会员分类服务和管理办法,明确不同类型会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审批程序,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2.深化学会治理结构改革,建设能负责可问责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社团。修改完善《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试行)》,指导各级学会加强组织建设,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活动。指导学会设立规模适中的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权责明晰的监事会、实体化的秘书处,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和学会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理顺学会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关系。规范学会分支机构设置,加强分支机构管理,努力做到类型、数量合理适度,管理依法合规。推进学会秘书处实体化建设,建立办事机构挂靠单位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挂靠单位与学会权责关系,扩大无挂靠、无业务主管单位学会的试点范围,着力打造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实体办事机构。

3.健全完善学会治理方式,调动激发学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指导学会研究制定务实高效、位阶有序的会议制度,督促学会领导机构按期换届,确保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依法依章程履职。优化学会领导人员构成,全国学会代表大会代表应主要为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学会理事会理事四分之三以上、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三分之二以上应为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提高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支持学会人事制度改革,扩大专职工作人员聘任制试点,实行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制,推动秘书长职业化,通过社会公开招聘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专职工作人员队伍。逐步规范在职及退(离)休领导干部在学会兼职,明确兼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及时调整不能正常履职的学会工作人员,调动激发兼职人员尽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学会办事机构管理制度,加强规范化建设,制定学会社会服务良好行为规则,为学会依法依章程办事提供制度保障。

4.探索建立学会联合体,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和权威性。适应学科分化细化和交叉融合并存的大趋势,鼓励学科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成立学会联合体,推动面向大学科领域或全产业链的学会集群发展,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平等、民主的运行机制,确保学会联合体活动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加强对学会联合体的指导,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发现和解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学会联合体健康有序开展活动。

  四、创新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机制

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解决资源积累不足、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平台支撑不力等突出问题,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方面的独特优势,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助力创新发展,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共同奋斗。

1.创新服务学术活动机制,优化学术环境。支持鼓励各级科协搭建高水平前沿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优化学术会议结构,既要举办大型综合性学术活动,服务科技工作者开展跨学科多领域研讨交流的需求,又要主动聚焦前沿目标,适当提高小型前沿高水平专题交流活动的比重,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深化科技期刊改革,坚持正确办刊导向,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引进吸收一批在国际上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专家进入科技期刊编委和审稿人队伍,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以互联网思维深化学术交流方式创新,使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和依托互联网的线上交流相互补充,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术交流的实效。

2.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学会助力创新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模式,联合科协系统力量加快建设“双创”服务云,建立互联互通的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资源整合,提高科技领域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学会和地方科协积极参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及时总结创新驱动示范市的成功经验,引导学会创新资源融入产业链,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学会建立发展一批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特别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以及重大科技专题、学科交叉前沿,加大协同创新力度,牵头成立区域性国际科技组织,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地方科协大力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引导海外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向国内流动,吸引动员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和团队来华创新创业。

3.创新科学文化公共服务机制,建立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搭建面向学会和地方科协的科普资源集成共享平台,共同开发适应社会需求、易于取用、便于传播的优质科普资源,大幅度增加科普资源供给。加大科普资源集成力度,推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提升科技馆展品研发能力,促进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普资源的开发开放,引进海外优质科普资源。建设中国科学文化传媒集团,整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出版社和科技导报社以及丰富权威的科技期刊资源,打造拥有海量信息的科学数据集团和内容供应商。支持地方科协搭建精准推送科普服务平台,创新科普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模式,建立健全公民科学素质评价和共建责任制度,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科普服务产品。

4.创新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机制,建设开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拓宽科协参与政治协商渠道,积极参与人民团体协商,规范协商内容、程序和形式,发挥好政协科协界委员作用,搭建服务科学民主决策的平台。打造小中心、大外围的科技社团智库体系,做实做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依托学会联合体柔性布局一批虚拟专业研究所,依托有条件的地方科协建设一批智库研究基地,积极推动中国特色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相关建设工作,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加强业务联系与人员交流,努力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加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建设工作,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规模结构、变化趋势等,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扎实开展第三方创新评估工作,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发挥好对学会和地方科协的示范引领作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科协对外交流合作,发挥在人文交流中的生力军作用。

  五、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

突出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学会党建工作,解决重业务活动、轻政治思想引领以及学会党组织覆盖和党建工作覆盖不广、工作层次水平不高等问题,通过建设强有力的学会党组织,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切实担负起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1.改革学会党建工作机制,扩大组织覆盖。明确学会党组织功能定位,着力扩大学会党组织的覆盖范围,始终把学会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学会办事机构层面普遍建立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在学会理事会层面设立党委或党建工作小组,发挥好学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探索学会联合设立党组织,有效扩大党的组织覆盖,确保学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2.创新学会党组织运行机制,强化工作覆盖。创新学会党建领导体制,积极推动各级科协设立科技社团党工委,探索科协党组领导学会党的工作、科技社团党工委指导学会办事机构党建工作的新机制,理顺科协指导学会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学会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模式和保障机制,以促进学会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定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参与“三重一大”决策为突破口,强化党的领导,实现工作全覆盖。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积极探索通过党建促进学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定期举办学会党建工作学习班、交流会,加强学会党建理论研究,增强学会负责人、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党性修养,树立学会党建活动品牌。

3.加强思想引领机制,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科协系统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把党的工作贯穿到科协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密切关注、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引领,面向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举办不同形式的国情研修班、读书班等,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权威。把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政策服务作为科协的基本任务,及时宣传解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科技创新决策部署,引导科技工作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4.突出和增强先进性,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科技界持续开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动,大力宣传事迹突出的基层一线杰出科学家和优秀工程师,树立科技界的精神文明标兵,发挥其在引领和促进社会好风尚中的表率作用。以学会和高等学校为重点持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建立健全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加大对学术造假、成果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公布力度,以真善美抑制假恶丑,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弘扬正气,增强凝聚力。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通知

闽政〔20162

各市、县()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审定,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618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加快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打造产业升级版,促进福建经济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

以创新为主引擎,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为主要目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比重稳步增加,创新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引进共建国字号研发机构或平台810家,建设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等会企协作创新平台300家,在本科院校中重点建设35家以上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18家以上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分别达500个、800个、240个和200个;高新技术企业2600家,创新型企业6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0家,众创空间200家,虚拟研究院产业技术分院20家;全省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63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

——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0000台(套)以上,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70%,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保持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比十二五末提高约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龙头企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25%以上,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新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推动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6英寸族化合物集成电路、存储芯片(DRAM)等项目建设,加快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协同发展。壮大新型显示产业,加快推进8.5TFTLCD面板、莆田华佳彩6Oxide液晶面板、厦门天马微(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液晶模组和智能终端生产规模。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升级发展,加快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数字家庭网络设备、高性能服务器等研发生产,促进微波功能模块、微波介质材料、5G通信等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型。做强软件业,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以及特色应用软件等,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

2.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稀土永磁、储氢、发光、催化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建设中国(厦门)钨材料生产、应用和研发基地,推动硬质合金材料、涂层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含氟聚合物新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打造氟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发展碳纤维、锦纶、无机非金属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高品质不锈钢、铝合金与特种金属材料。建设国家级特种陶瓷材料生产研发基地,推动碳化硅纤维、氮化硅纤维和透波/吸波材料、陶瓷先驱体材料产业化。

3.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仪表、伺服装置和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加快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着力提高高速精密重载传动装置、高压液压元件、高可靠性密封件、大型精密模具、核心芯片等基础制造水平。

4.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自动化控制、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非晶变压器、高效电动机等工业节能设备,以及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壮大先进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技术,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设备及其配套产品、垃圾处理技术设备和环保药剂;扩大平板式脱硝催化剂、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空气净化器等生产规模,加快膜材料和组件、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成套处理设备等水处理设备产业化。

5.新能源产业。完善从硅料(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到系统集成、电站工程总承包全产业链,支持太阳能光伏分布式发电系统建设,打造国家级光伏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国家级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和东南沿海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以风电成套机组设计和组装为核心,带动风电关键零部件发展。推动大功率、高能量动力锂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阀控密封蓄电池、镍氢电池等新型动力电池,打造国内新型环保型动力电池制造和研发中心。建设海西核能工程技术中心,开展第二代在运核电机组延寿技术开发,加快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6.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业,重点开发蛋白质及多肽药物、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核酸药物及基因治疗药物;鼓励医疗器械高端化发展,重点发展数字医学影像设备、人工关节、齿科材料、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及试剂等;培育现代中药业,加快名优中成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创新、名医名方和优质中医保健产品开发;推动化学药向改良型新药”“创新药升级。发展生物制品业,建立以细菌、酵母、藻类等为基盘的细胞工厂,重点推广细胞转化和酶催化等绿色制造方式。

7.海洋高新产业。继续做强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勘探、海底工程、海洋环保、海水综合利用、海上油气生产平台、海洋可再生能源机械、核电机械、港口机械等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汽车滚装船、液化气运输船、客滚船、远洋渔船、游艇等高技术船舶,积极研制大型邮轮。加大海洋资源开发,重点开发海洋高效创新药物和海洋现代中药、海洋功能食品、新型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农用制品、海洋生物酵制剂及海洋生物源化妆品等;集成海藻能源、海水淡化关键技术,促进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天然气水合物等可再生能源。

8.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培育一批大型旅游、健康、养老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创意服务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促进工业设计、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与制造业、建筑业、农业、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9.现代特色农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设施装备业、农产品加工业、冷链物流业、电子商务业等产业组团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精致化、集约化、高附加值化。支持引导有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产优质的品种。推动分子标记技术、细胞遗传学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发展组培技术,提高育种水平。着力提升设施及农业智能化装备水平,创建农业物联网基础信息传输平台、存储平台和分析平台,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采集、科学化管理、智能化控制和精准化服务。重视生态农业集约化种养技术和农产品综合加工、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

(二)新技术

1.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围绕产业重大需求,研究制定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化、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路线,明确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关键共性技术和攻关路径。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标准实施技改,加快新技术产业化。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企业加快研发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重点突破关系我省整机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芯片、轴承、液压元件、紧固件、陶瓷纤维、光学器件、仪器仪表等基础产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铸锻、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及特殊加工等先进制造工艺水平。组织实施工业强基重大技术攻关,提升核心基础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推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整机、系统的协调发展。

2.积极研发前沿新兴技术。跟踪国际科技前沿,支持开展石墨烯、增材制造、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无人机、生命信息、基因检测、北斗导航及应用等新技术的研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突破3D打印材料研发、过程控制、数字化建模、后处理等环节的共性关键技术。突破机器人本体、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驱动器、生物芯片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积极开发石墨烯在复合材料、电池/超级电容、储氢材料、场发射材料以及超灵敏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促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决策控制及新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航拍、电力巡线、林业监测、环保监控等系列无人机。拓展北斗导航技术在海洋监管、水文监测、交通运输、生态红线区域监管等民用领域的应用。加快可视化、环境构造、仿真等虚拟技术研发应用,发展头盔式虚拟现实显示、可视化眼镜、数据手套等虚拟显示和交互产品。

3.有效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协同推进机制。提升科技成果链接转化能力,拓展提升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6·18虚拟研究院、海峡技术转移中心的平台功能,吸引境内外创新资源来闽聚集。加快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及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创新合作和技术转移枢纽功能,促进境内外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建设中科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福建中心,加快中科院科研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提高从新技术到新产品的转化效率,加强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工作。优化整合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健全技术经济服务体系,支持民营资本建设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定期发布企业技术需求目录、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目录。

4.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标准制定。开展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实施省专利运用行动计划,完善社会化专利服务体系,提升企业专利转化能力,建设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中心。对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支持具有或可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项目,将获得知识产权作为应用性研发项目的重要验收指标。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引导专利布局。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支持相关行业部门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求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培育和发展标准服务业。

(三)新平台

1.强化科技自主研发平台。实施五个一批平台建设工程,重点引进合作一批重大研发机构、支持一批高校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一批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培育一批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扶持一批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二期)、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中船重工厦门材料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争取国家部委在闽布局加速器驱动乏燃料再生利用实验设施项目,提升基础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对接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和央属企业,引进设立重大研发机构。支持省内高校围绕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和科技研发创新平台。依托电子信息、机械、纺织、冶金、电机电器、汽车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建设一批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

2.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发展由产业需求拉动、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网络化协同创新模式,形成产学研用创新利益共同体,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组织。支持行业领军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区域性制造业创新中心,主动融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以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转移扩散、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整体解决方案。引进培育以技术扩散和集成应用为主的应用技术研究机构或团队,强化高校院所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化和集成应用,为企业提供问题诊断、技术咨询、系统解决方案设计、工艺优化等服务。鼓励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发挥高端智力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省级科技思想库,鼓励有关学会组织专家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鼓励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

3.完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把虚拟研究院产业技术分院改造提升为重点突出的双创大本营,成为四众支撑平台的重要载体;利用存量厂房、仓库、商务楼宇以及传统文化街区等,改造建设一批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整合高校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创业孵化载体,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基地;鼓励科研院所开展改革试点,推动孵化科技企业;争取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培育一批模式先进、配套完善、服务优质的示范创业创新中心;改造提升现有各类产业园区中的孵化器,鼓励与上市公司、创投机构和专业团队开展合作孵化,拓展孵化功能。制定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政策措施,推动高校院所资源向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放共享。延长园区创新链,鼓励园区与高校院所的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合作,共享创新资源与优惠政策,提升创新创业服务功能。以农业科技园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等为载体,打造一批支撑乡村创业的星创天地

4.拓展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优势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欧美等国家设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兼并重组境外优势科技型企业,链接优势创新资源。推动科技部与省政府共建海丝科技合作中心,联合海丝沿线国家智库机构成立海丝智库合作联盟,举办海丝科技论坛。推动中国科协与省政府共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省,积极争取中国科协和全国学会的支持,促进一批国家级会企协作创新联盟、学会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基地和国家级学会服务站在闽落地。深化闽台合作,举办海峡技术转移专场,发挥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等平台作用,促进两岸科技项目合作落地。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利用闽港、闽澳合作平台,拓展与葡语国家的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创新发达地区合作。建立闽疆科技战略合作联盟,密切与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协作关系。

(四)新业态

1.培育互联网+新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在制造、能源、服务、媒体等领域引入互联网要素,培育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数字营销、互联网教育、个性化诊疗、社区O2O、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重点培育为智慧互联工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性服务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以智能仓储和智能配送为主要特点的现代物流业;鼓励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电子处方、疾病预防、个性化健康管理等网络医疗服务;支持互联网企业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推广家政、安防、餐饮、生鲜配送、洗衣等社区O2O服务。深化物联网应用,着力发展车联网、船联网、智能家居等新业态。探索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企业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重构闲置资源,在设备租赁、交通出行、旅游、房屋出租、体验评价等领域提供新服务。

2.推进制造业服务化。鼓励制造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主辅分离,设立面向细分行业的技术研发、信息化支撑、市场拓展、品牌运作的新型服务企业。鼓励制造企业向提供咨询设计、工程施工、仓储物流、系统维护和管理运营等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商转型。支持发展提供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的专业化类金融服务企业。发展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企业提供制造过程信息物理系统(CPS)方案的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服务。壮大面向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资讯等的科技服务业。培育市场化运营、融入全球服务外包网络的平台型工业设计企业。

3.发展云服务业。支持传统信息技术企业向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按需供给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发展面向企业的计算、存储资源租用和应用软件开发部署平台服务,以及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等在线应用服务;发展面向政府和重点领域的安全可信云计算外包服务;发展面向个人的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存储、在线工具、学习娱乐等服务。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发展面向云计算的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等服务。

4.鼓励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引导企业树立跨界发展理念,在传统产品中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健康、体验等新元素,发展智慧化、绿色化、健康化、社交化的新业态,积极推动更多的新业态转化为新产业。引导工业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自动控制等技术开发智能终端产品,实现由传统的提供产品向提供智慧化、人性化增值服务转型。鼓励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掌握数据挖掘分析、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强化大数据的获取、分析、行业应用等高附加值环节,为企业提供智能数据服务。强化生态设计理念,加强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家居、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新产品新服务。拓展传统产品的健康监测与管理、医疗保健、照料护理、生物医药等功能,满足健康消费升级需求。提升可穿戴设备、体育用品等个人终端消费产品的数据实时分享、互动等社交化功能。

(五)新模式

1.推广开放式研发设计模式。借助互联网等手段,汇聚各类创新资源,提升研发设计效率和水平。引导消费电子、家电、制鞋、服装、食品等消费类企业建立开放式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对接用户需求,发展客户深度参与的研发设计模式。支持机械、船舶、汽车、建材等企业加快构建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集聚各类优势研发设计能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设计。支持骨干企业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研发测试、创业培训、投融资、创业孵化等创新设计平台,打造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投资衔接的创新设计载体。

2.推行网络化制造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运营管理等系统全面互联,向关联企业溢出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资源优势。鼓励优势制造企业发展云制造模式,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生产制造、检验检测、数据管理、技术标准、工程服务的开放共享,打造制造资源,实现制造能力的优化配置。鼓励互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加快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3.发展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鼓励企业提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客户满意度。在设计、制造、物流、服务等环节植入客户参与界面,实现客户深度参与的定制化生产。通过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推行模块化产品设计、柔性制造系统、智能化生产控制与调度技术,实现以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和效率提供定制化产品。率先在纺织、服装、制鞋、家具、建材等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鼓励互联网企业聚合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为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提供服务支撑。

4.促进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优势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转型,加快商贸服务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整合培育一批面向全国、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和闽货网上专业市场。支持传统对外贸易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推动我省成为全国跨境电商聚集区和对台电商枢纽。鼓励企业利用移动社交、新媒体等渠道,发展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鼓励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搭建产品远程监测与诊断平台,向客户提供在线诊断、远程运维、咨询服务,增强与客户的粘性和长期互动。

5.鼓励共享协作发展模式。鼓励技术领先企业向标准化组织、产业联盟等开放基础性专利或技术资源,支持发展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捐赠平台、创业沙龙等互助平台,营造良好的众扶发展环境。鼓励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特色农产品等创新产品开展实物众筹,发挥实物众筹的资金筹集、创意展示、价值发现、市场接受度检验等功能,帮助创新创意付诸实践;稳步推进股权众筹,鼓励小微企业和创业者通过股权众筹融资方式募集早期资本。鼓励优势企业实现内部资源平台化,培育员工创客意识,建立内部众创机制,通过投资员工创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三、强化措施保障

(一)优化创新生态。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创新管理体制,清理调整与创业创新相关的审批、认证、收费等事项,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借鉴中关村试点政策,积极创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政策的落实。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准入、金融创新等改革,构建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完善创业孵化、创新创业辅导、第三方检测认证、信息服务等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宣传,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新风尚,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管理中,建立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使一切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创新行动得到支持和鼓励。既要建设业内创新小生态,又要构建社会创新大生态,形成全社会创新大潮。

(二)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广覆盖行动,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参与政府支持的技术研发项目,强化企业研发机构运行绩效评估和补助奖励,鼓励企业普遍设立研发准备金,建立研发管理标准体系,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发挥高校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快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全面落实好国家、省政府出台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将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纳入相关创新专项的扶持范围,调动科研人员和创业者的积极性。推进科研人员双向流动,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支持在职科研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不损害单位利益的基础上,采取兼职兼薪方式创业或服务企业创新。各地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房租、宽带使用、数据中心租用等费用予以减免或补贴,培育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对孵化载体予以奖励。建立健全高校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将我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范围延伸至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调动广大青年的创业积极性。

(三)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采用股权投资、贴息、补助等方式推动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对企业创新转型和升级改造的重点项目,按《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闽政〔201561号)规定予以扶持。深入落实发展智能制造的政策措施,全面推广数控一代,扩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向设计、生产、市场等环节渗透。研究出台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发展库,加强对入库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辅导,每年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中小科技企业,为其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开拓、人才支撑、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等个性化服务;鼓励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开展首台(套)设备推广应用,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高成长企业六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549号)相关政策。

(四)持续做好财税加减法。统筹财政资源,优先保障重点科技项目资金需求,加大对科技创新专项、应用试点示范、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公共平台等的扶持力度。发挥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引导作用,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工商、会计、税收、信息等一条龙的政府集成服务。启动实施创新券制度,补助企业和创客围绕自身研发项目而需对外委托的科学仪器设备使用、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数据分析、法律咨询、创业培训等科技创新服务的费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研发经费实行专账管理,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允许企业追溯过去3年应扣未扣的研发费用予以加计扣除。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购进或自制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抵扣等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落实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免税、进口环节增值税补助等政策。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构,加大对创新创业的信贷支持,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科技创投等融资方式创新。完善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政府性担保公司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担保力度。万家小微成长贷”“小微企业保证保险贷款等优先向创新创业企业倾斜。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到新三板、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完善股权、产权、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培育上市资源。支持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创新企业股权投资,积极争取国家与我省共同设立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投资创新创业企业。

(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深入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引进、支持、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设立高层次人才创投基金,引导各类资本投向高层次人才创办的科技型、创业型、成长型企业。进一步扩大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规模,加快培育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建设高端产业学科体系,培养一批紧缺的跨学科、高学历、复合型人才,壮大具有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的人才队伍。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特定岗位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和职工在岗、转岗技能培训。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创业辅导、紧缺人才培训和创新创业服务。加快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职称政策向科技人才、企业人才倾斜,把知识产权、实物成果和服务成效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

(七)构建产学研用科学机制。建立以创新成果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形成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开展产学研合作试点示范,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联合组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利益共同体;财政资金对各类协同创新共同体予以扶持,对由企业牵头实施、市场导向明确的协同创新项目采用后补助方式予以支持。强化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的产学研常年对接机制,实现企业技术、项目、人才等需求与高校院所的常态化对接合作,引导企业通过“6?18”“双创云平台在线发布需求信息,查询创新资源,开展技术咨询与交易,创新产品众筹等。推广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模式,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共享、交易合作等方面的服务。大力支持创新产品拓展市场,加大对技术水平突出的首台(套)产品扶持力度;建立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支持保险机构开展自主创新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类保险;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企业创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政府购买实际需求,试行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

(八)建立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建立福建省创新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省创新发展相关工作,持续优化创新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省直有关单位作为成员单位。其中,省科技厅重点抓研发平台建设、科技小巨人培育、双创项目推进等,省发改委重点抓规划、重大创新项目引进等,省经信委重点抓新兴产业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省教育厅重点抓高校高水平科研机构(平台)建设等。联席会议建立一月一协调,一季一调度的定期协调机制,将创新发展工作作为省政府重大项目调度会的重要内容,及时解决创新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度召开全省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创新发展先进经验。聘用行业内知名专家,积极参与创新工作,发挥外脑的决策咨询作用。各设区市建立相应的创新驱动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安排和沟通衔接。完善创新驱动评价考核机制,把开展创新驱动相关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形成创新发展工作合力。


























·领导讲话·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

(2016年5月30日)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4000名代表齐聚一堂,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共商国家科技创新大计。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科技盛会。

1956年1月,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300多名领导干部,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中国科学院4位学部主任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报告,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后10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多少怀抱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理想的人们报国无门,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第一,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必须认识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

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第二,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差距甚大,关键高端材料远未实现自主供给。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创新药物研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前沿新成就和新突破,先进医疗设备研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脑连接图谱研究是认知脑功能并进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这方面探索不仅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脑疾病防治、智能技术发展也具有引导作用。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这样的领域还有很多。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这是一项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第三,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新形势下,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现在,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所以说,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我们要立足于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不仅要研究生态恢复治理防护的措施,而且要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等科学规律的认识;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管理和保护,而且要从全球变化、碳循环机理等方面加深认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

第四,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流通环节改革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科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

发挥各地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合力十分重要。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规划,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第五,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要建立相应责任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盘等问题。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希望广大院士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团结带领全国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只有30多年时间,我们的前景十分光明,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李克强

201618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刚才,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向获奖代表颁了奖。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向参与和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发展克服多重困难和挑战、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科技界喜报频传的一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展示了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成果列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年度突破”榜首,我国多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大奖中折桂,因对青蒿素研究成果有重大贡献,曾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发明奖、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等多个奖项的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家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潜能。中国科技创新成就令世界瞩目,全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要使我国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紧依靠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新动能加快成长、化蛹成蝶,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涅槃,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

我们要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越强、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越多,未来的发展后劲和空间就越大。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战略必争领域前瞻部署,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融合,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创新布局。为此,要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力争取得重大颠覆性创新和群体性技术突破,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同时,要更多利用市场机制化解过剩产能,在传统产业广泛开展“互联网+”行动,推动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创新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我们要用好用活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潜能。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只有把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创新成果才会源源不断涌现。要加快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激发科技人员持久的创新动力。要加快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砍掉繁文缛节,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要加快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展身手。要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科研决策权。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科技队伍,应该也能够创造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走在世界创新前列。

我们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夯实创新基础。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应成为创新的主体。要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打破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界限,建立跨界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贯通,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快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大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设立创新平台。要通过财税金融政策、种子基金、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加快成长。千千万万企业致力创新,大企业“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特尖专精”,就能支撑起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天地。

我们要汇聚众智众力,扩大创新供给。创新的深厚伟力在于民众之中。13亿多中国人民蕴藏着无穷的智慧,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创新资源和优势。近几年,依托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迅速兴起,大大拓展了科技创新空间,大幅增加了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破除束缚创新的桎梏,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打造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五方协同”的众创平台,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互促、民间草根与科技精英并肩、线上与线下互动的生动局面。各级政府要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满腔热情地为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积极清障搭台、融资减负。要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营造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的社会氛围,织牢让创新者无后顾之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让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创新者梦想成真,让一棵棵创新的幼苗长成一望无际的“森林”,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我们要推进开放合作,打造创新高地。面对科技资源跨国流动、创新要素全球配置的大趋势,我们要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等方式,积极推动我国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走出去,积极打造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要深化政府间创新对话机制,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的海外技术、人才和资本到中国创新创业,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全球创新的集聚地。

同志们,朋友们!加快科技进步、实现创新发展,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工作者要争做创新发展的时代先锋

——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刘云山

(2016年5月3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开启“十三五”奋斗征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召开的,是科技界和科技工作者的一次盛会。开好这次大会,对于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热情、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受党中央委托,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昨天,我们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的代表一起,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讲话立足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系统阐述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基本要求,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有力号召,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李克强同志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阐明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政策措施,明确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中国科协八大以来,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进步,我国科技事业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报国理想、勇于探索实践,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作出了突出贡献。实践再次表明,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愧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不愧为国家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五年来,中国科协和各级科协组织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履行自身职能,主动作为、开拓进取,在引领和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身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有力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把握时代前进和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的期待和重托,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争当先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部署。要坚持面向党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来确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任务目标,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要着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抓紧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科技瓶颈,积极培育新动能、提供新供给,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有力支撑,让更多创新成果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攀登科技发展高峰、推动自主创新实现新突破。现在,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仍待加强,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比较弱,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契机,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问题,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重视原始创新,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出更多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实现我国更多领域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要围绕“十三五”时期国家确定的重大科技专项,积极参与、聚力攻坚,创造更多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秉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要保持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保持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既追求卓越、又脚踏实地,严谨务实、潜心钻研,在创新创造上取得新的成果。要敢为天下先、敢啃硬骨头,不断向未知领域挺进、向科技高峰进军,努力摘取科学殿堂上的皇冠。现在,科技创新涉及领域越来越宽,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需要多学科共同攻关。特别是面对那些大科学计划、大科技工程,各领域科学家和团队更要精诚合作、协同创新,发挥团队优势,增强科学研究的整体合力。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带头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坚持立德、立学、立言、立行相统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要增强国家担当和社会责任,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投身科研的实际行动。要弘扬优良学风,讲求科学伦理,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各领域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要甘为人梯、提携后学,青年科技工作者要虚心学习、躬身实践,早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才。

中国科协是党领导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协事业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的科协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服务”职责定位,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好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第一,牢牢把握科协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科协组织作为党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作为主线贯穿工作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对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领,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引导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第二,提高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水平。要组织开展好创新争先行动,引导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繁荣发展。要健全组织网络、创新服务模式,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重要标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科技界的信赖、尊重和支持。要把握现代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趋势,聚焦一线科技人员的创新需求,积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资源互联互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多为科技工作者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使科协组织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

第三,持之以恒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做好科普工作、提高人民科学素质,是科协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要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重要责任。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青少年,建好用好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基础设施,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快建立普惠共享的科普体系。要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科普教育,增强科普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提高科普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第四,有力有序推进科协组织改革创新。要按照党中央批准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在一些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要联系自身实际、强化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创新科协工作的体制机制,着力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要推进协会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增强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科协组织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建立健全直接联系和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长效机制,推动科协干部弘扬清风正气、树立良好形象。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科技人才多一些关心和关爱、多一些包容和宽容,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把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好发挥好。要把科协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和改进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关心科协干部成长,帮助解决科协组织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力支持科协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推动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勇挑重担、奋发有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祝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成功!















·专家论坛·


泉州市“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及创新发展战略

泉州市老科协 王文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泉州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类别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三大板块,成为我市经济的支撑,产业发展的重点。《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泉州制造2025》对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泉州产业升级版。要求持续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服务特色化和建筑工业化,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轻重并举、三产繁荣、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十三五”产业的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规模持续壮大。GDP年均增长11.3%2015GDP6137.74亿元,比增8.9%,连续17年居全省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15.3%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10964.78亿元,比增6.4%,超亿元产值工业企业2167家,比增105家。

●工业投资得到优化。“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551亿元,年均增长29.9%,累计新增产值7300亿元以上。2015年完成技改投资715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64%

●超千亿元工业产业集群建成成绩突显。已建成纺织服装、鞋业、石化、建材料、机械和食品等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比“十一五”增加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2015年跨入千亿元产值的食品,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开始向高端研发转型升级,开拓了欧、美、日、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达利、盼盼、回头客、亲亲、蜡笔小新、久久王等企业的生产线达到国际水平。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实施《泉州制造2025》,重点建设“数控一代”示范工程, 2013年底我市被列入国家“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城市。我市出台《泉州市政府关于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创建 “智能制造”研发平台17个,引进600多位专家;加快3个智能制造专业园区建设,取得很好成绩,2015年我市已有300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和1000多家企业参与数控智能制造技术示范,被确认为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128个;列入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64个,居全省首位;列入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7家;被评为市级智能工厂4家,数字化车间18个,数控一代示范生产线12条。近两年来,通过实施《泉州制造2025》,全市掀起了智能制造的热潮,“机器换人”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15年增加值621亿元,占GDP比重10.1%

●轻重工业比例重加强协调。轻纺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和电力等重化工业加快发展,2014年轻重工业比例为60.739.3

●三次产业的比重得到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3.661.534.9调整为2015年的2.961.036.1。第三产业提速的最大亮点是发展互联网经济,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1917亿元,比增35%。全市超80%规上企业涉及电子商务;快递业飞速发展,“十二五”年均增长50%2015年达到3.76亿件,居全省第一。

(二)“十三五”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泉州市产业发展很快,门类多,体量大,是产业大市,跟全国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样,既有发展机遇,也有严峻挑战。

■面临的机遇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近几年,美、日、英、德相继推出“再工业化战略”、“重振制造业战略”、“高价值制造业战略”和“工业4.0”等。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

●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力度加大。

21世纪海上丝路先行区、“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等多种政策叠加效应将进一步呈现,不断激发新动力。

■面对的挑战

●加快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动力不足。

●要素成本上升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城镇化加速与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诸多矛盾。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撑乏力。

●重大项目策划生成落地困难、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二、“十三五”产业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优化为主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率先推动“四大转变”,即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低质低效生产向质量品牌转变,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资源消耗性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打造创新新型产业基地,为泉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

■发展目标

●制造业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形成15家以上百亿企业和2000家以上总产值超亿元的“专精特”“科技小巨人”企业;形成7个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

创新能力: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2%,重点企业超过5%;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过10家;研制出50种标志性的重大产品,攻克相应的关键技术。

智能制造:建成国内同行业有影响力的数字化制造基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推广应用到60%的企业,重点规上制造业中每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数量达到100台。开发出10项重大数字化智能产品;全面普及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应用;重点规上制造业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到80%;建设30个示范性数字化制造车间,培育10个示范性智能制造工厂。

质量品牌:产品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合格率在93%以上;制定国家、行业和联盟标准10项以上;创建国家级检测中心2个、省级检测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3个;100家以上企业实行先进质量技术和卓越绩效模式;泉州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以上;“中国品牌500强”榜中泉州制造业所占数量达到15项以上;品牌贡献率达到50%

服务性制造:大中型企业服务型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30%;定制化产品占总收入比重达到20%;实现5项产品服务系统创新,培育百家服务型制造转型示范企业;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95%以上,制造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万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

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44吨标准煤/万元。

●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发展和集聚发展,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与居民需求相适应,功能改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2020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为4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36%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50%以上。

●建筑业发展目标

发挥建材家居产业和建筑之乡优势,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延伸产业链,打造集成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建筑产业集群。到2020年建筑业的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

(三)主要任务

■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

实施“泉州制造2025”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推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建设“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

●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动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四大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纺织鞋服。围绕建设世界纺织鞋服基地和中国纺织鞋服流行趋势策源地,到2020年产值超5000亿元。强化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差异化发展,产品个性化、定制化、时尚化、功能化发展。纺织服装业要完善产业链条,开发高科技纺织品,支持高端面料、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数控一代先进设备。制鞋业要重点打造产业链,支持新型鞋材和鞋产品开发,推广数字化鞋业设计和自动化制鞋设备。

——石油化工。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和海峡西岸石化产业先导区,到2020年产值超30000亿元。推动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加快开发建设,以联合石化、中化泉州石化为龙头,提升炼化一体化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元化原料加工和石化深加工产业,突出发展各类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

——机械装备。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中心,到2020年产值超2000亿元。强化基础研发平台作用,全面提升机械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完善产业链,重点发展设备制造、汽车整车、运输设备、金属制品等。产业机械、数控机床、新型消防装备、输配电设备、工程机械等产业智能化、大型化、特色化、高端化水平。

——建材家居。围绕建设全国建材(装饰)产业现代化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2000亿元。推动石材、建陶、水暖厨卫、水泥、墙体材料等建材产业向节能环保、高科技绿色材料及新材料转型、智能家居发展。石材产业推进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工艺化、薄型化、保温型发展。建陶产业推动产品向薄型化、功能性和工业陶瓷发展,向产品研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延伸。水暖厨卫行业要开发面向新生代的个性定制、数字化、智能化、节水轻量型、健康环保型、厨卫一体化产品。

●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坚持龙头项目带动,推动食品产业、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等三大特色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产品差异化发展。

——食品产业。围绕建设全国休闲食品饮料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1500亿元。坚定走差异化战略,开发适应国内外需求的时尚、高端产品,发展高附加值营养健康食品饮料、功能性食品、海洋食品、地方特色食品、保健食品,推动现代先进加工技术装备应用,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和食品安全体系。

——工艺制品。围绕建设全国特色工艺品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1000亿元。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加快工艺制品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以陶瓷、石雕、藤铁及木根雕、树脂、香品等为主。打响“世界陶瓷之都”、“世界石雕之都”、“中国香都”品牌。

——纸业印刷。围绕建设全国纸业印刷基地,到2020年产值超1000亿元。加快调整纸制品产品结构,延长生活用纸、产业用纸、文化用纸等产业链条,提升集群化发展水平。印刷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产品、新兴智能产品、多层复合高档软包装印刷和即时印刷、按需印刷、个性化印刷、远程印刷等新型业态。

●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形成规模效应。

——新一代信息技术。抢抓当前“互联网+”和促进信息消费的有利时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移动通讯、数字对讲机、数字视听、北斗卫星应用设备、智能安防监控、LED、新型元器件、软件等,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到2020年产值超700亿元。

——生物与新医药。以产业集聚区、产业园、产业链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重点发展培育药用天然植物、现代中药、功能性食品以及新型海洋医药等。力争年均增长率20%左右。

——新材料。加强产业自主创新,推进技术攻关突破,重点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精细专用化学品、功能性纤维、功能性薄膜、石墨烯、特种陶瓷、功能性纸品、光伏新材料等。到2020年产值超500亿元。

——新能源。以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提高技术水平,重点发展光伏发电、新型环保电池、风能等。

——节能环保。抓住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机遇,坚持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并重的清洁生产模式,重点发展大气、水污染防治和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加快形成节能和环保装备、材料及技术服务产业链。到2020年产值超24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服务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推动旅游、现代物流、创新金融、健康养老、体育服务、中介服务等产业发展,培育现代城市商圈,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旅游业。建设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总收入达1300亿元。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旅游购物等。以泉州古城、环清源山文化旅游圈、崇武半岛、大戴云旅游区、围头湾滨海旅游区、安溪生态茶庄园、永春香都、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区等为基地。

●现代物流。建设海峡西岸现代物流中心,到2020年增加值超700亿元。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港口物流、绿色物流、临空物流等。以晋江陆地港、晋江现代物流园区、泉港石化物流园、泉惠石化物流园区、石狮石湖物流园区、南安观音山物流园区、洛江双阳物流园区、泉州台商投资区临港物流园区、“一心多区”综合快递物流园等为基地。

●电子商务。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到2020年交易额超5000亿元。重点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等。以泉州市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基地、海西(石狮)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泉州(晋江)快递物流电子商务园区暨海峡西岸快件集散中心、石狮青创城国际网批中心等为基地。

●创新金融。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到2020年增加值超600亿元。重点发展产业金融、小微金融、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区域资本市场、农村普惠金融、对台对外合作金融。重点项目为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泉台合资证劵公司、泉港合资证劵公司、产业股权投资资金、金融服务中心等。

●健康养老。建立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重点发展为医疗服务、康复和护理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健康保险服务、健康旅游和文化服务。以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晋江市社会福利中心、晋江颐生园、泉州台商投资区健康休闲养生基地、泉港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永春县社会福利中心等为基地。

●体育服务。建设海峡西岸体育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全国一流的滨海运动休闲基地、国际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竞争表演、体育健康休闲、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以泉州湾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海西体育赛事中心、东南亚民间民俗传统体育赛事交流中心、泉州生态休闲旅游体育产业区、八仙山全民健身中心、永春CBO中国业余篮球等为基地。

●文化创意。打造全国特色文创产业基地,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00亿元。重点发展工业产品设计和工艺美术设计、数字内容服务、广告产业等。以国家级海西广告产业园区、源和1916创意园区、石狮星期YI-创意园、晋江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为基地。

■做大做强建筑业

发挥建材家居产业和建筑之乡优势,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延伸产业链,打造集成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建筑产业集群。

●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扶持骨干企业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发展,由单一建筑施工向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延伸,培育一批企业向公路、铁路、港口航道、电力、石油化工、通讯、隧道工程等科技含量高的专业发展。壮大建筑业总部经济,鼓励建筑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行资源整合,引导企业向品牌化、专业化发展,鼓励创建品牌优质工程和品牌建筑企业。

●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推广工业化建造模式,加强建筑工业化技术开发应用,提升建筑品质和水平。提升产学研合作实效,支持骨干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探索建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一体化、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建筑与装饰装修一体化、房地产投资与开发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推动建造建筑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转变。

●推动建筑业走出。引导建筑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资质等级,提高融资能力,引进培养建筑专业人才,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发挥建材、水暖等营销网络和品牌优势,带动建筑业拓展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建筑业外向度。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我市以创新把握机遇,以创新驱动发展,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十三五”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培育发展新动力。

(一)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设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国纺织科研院海西分院等科研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众创示范空间,支持引导城区老旧工业区改造,加快构件市场化的众创空间。提升创新服务能力,鼓励创新载体瞄准产业技术瓶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推进国家高新去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倡导科学精神、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企业产业组织、科技、管理、品牌、商业模式等创新,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扶持和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推进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和重点创新基地,推进“一所一中心”和“一县一服务平台”建设。

(三)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化人才强市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抓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集聚计划、“21世纪海山丝绸之路”人才培养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强化企业家培训,实施行业领军人才素质提升计划。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消除人才流动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和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四)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创业引导支持,健全创业风险分担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扶持发展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弘扬勇于创业创富的社会价值取向,鼓励“创二代”、企业高管、科技人才、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


毛竹黑叶蜂害虫防治技术方案

泉州市老科协  卓开发

一、统一防治

据查询,永春县桂洋镇茂春村等发生的毛竹虫是毛竹黑叶蜂幼虫,主要危害毛竹,也危害刚竹、淡竹等。幼虫取食竹叶,大发生时每株立竹虫口密度大,受害严重的竹株当年会枯死,未死的竹株翌年出笋量大减,新竹的高度和粗度都明显下降,笋、竹的产量、质量和效益明显下降,并会蔓延成大灾,会使目前已处于低产、低质、低效的毛竹低产林变成疏残竹林或荒芜竹山。所以,现在如无及时有效防控,到蔓延成灾时,防治的人力、财力就要数十倍。针对现阶段竹林权属多为各家各户所有,目前农村又多为留守的妇女、老人、小孩,加上贫困村财力紧缺,各家各户难于开展防治竹虫工作。建议镇村统一组织专业队伍统一防治。经镇领导、林业站干部、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等相关人员开会研究决定把它列为镇政府一项为民惠民的重要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为此,镇政府成立了毛竹虫防治领导小组,镇村协同成立专业防治队伍,集中人、财、物,统一开展防治工作。

二、虫情调查

以林业站、驻村干部配合各村干部对全镇有毛竹、刚竹、淡竹的村进行调查。现在幼虫还没出来,只能查看竹叶有否被吃过痕迹,竹头杂草、表土层有否虫蛹和探访干部、村民在前年、去年有否发现竹虫,做到虫情心中有数,才能选准虫区对虫蛹清除烧毁和对幼虫危害进行防治。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部门支持

在与镇、村干部座谈了解毛竹虫害并进行查询虫害种类后,及时向市、县林业局领导汇报,市、县林业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安排相关科室在技术和药物等的大力支持。

四、专业队伍

由镇村协同组建毛竹黑叶蜂防治专业队伍,统一采购药物,购置专业队伍的防护(风)眼镜、口罩、雨衣、雨鞋、塑胶手套等防护用具等,统一针对竹虫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虫情,统一采取人工营林措施和药物、生物、生态等不同防治方式方法,统一时间开展防控工作,以达到治早、治小、治了和生态安全、人畜安全的目的。

五、时间与方法

(一)除杀(除杀虫蛹):针对毛竹黑叶蜂老熟幼虫羽化前要下竹在地表1-4cm土层中作茧化蛹越冬的特性,于5月上中旬,对竹林地进行人工除草松土 (深度10 cm左右),铲除虫蛹集中林外烧毁。

(二)断杀(切断成虫营养源):针对毛竹黑叶蜂成虫羽化后喜欢聚集在林间、林缘取食虎杖草等蜜源植物的花蜜(虎杖草花期刚好58月),补充营养后飞到竹叶上产卵的特性,于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前,人工铲除林间、林缘和周边沟边湿地的虎杖草等蜜源植物,切断羽化成虫取食营养的蜜源。

(三)捕杀(震虫捕杀):针对毛竹黑叶蜂幼虫有假死落地的特性,于7月上旬(二代为9月下旬)幼虫盛期,在受灾竹林地面铺设塑料薄膜或塑料编织布,人工敲震竹杆,突然受震的竹虫会假死落下,然后收集幼虫抠肥(无喷农药的幼虫可作鸡、鸭优质饲料)。

(四)喷杀(药杀成、幼虫):

1. 5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羽化盛期),(二代9月上旬羽化),成虫羽化期,用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喷杀成虫,效果较好。

2. 6月中旬(开始孵化)~7月上旬(盛期),(二代9月下旬孵化),幼虫盛期,喷射90%敌百虫晶体或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

(五)追杀(追杀幼虫):7月中下旬,(二代10月下旬)老熟幼虫下竹入土作茧期,往竹基部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效果较好。

(六)菌杀(生物防治):在7月上旬(二代9月下旬)幼虫盛期,在受灾竹林及周边的竹林进行防治,以防漏网之虫。防治2-3龄幼虫,可喷1亿孢子/毫升的苏云金杆菌,或10亿孢子/毫升的白僵菌;防治天时很重要,选择雨后第二天施菌,菌粉才会粘在虫体上,效果好。如果长期无下雨应选择早晨露水未干前施用,效果较好。

(七)绝杀(天敌灭杀、生态防治):要开展保护和利用鸟类等天敌防控竹虫的宣传工作。针对多种竹虫有下竹作茧化蛹、夏天高温幼虫下竹避暑等特性,大力推广竹林地放养土鸡、土鸭,一般每亩放养50-60羽(只),一天只需傍晚才喂养一次,让它在竹林里吃虫、吃草籽等,既节省养殖成本、增加鸡、鸭活动量,生产无公害优质农副产品;又可避免使用农药,降低防虫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竹林一般高达8~20m,人工捕杀、喷药均有难度,在竹冠上利用竹虫天敌鸟类是一种传统方法。竹杆细长并不断随风摇拽鸟类不在竹梢筑巢。可在竹林里套种速生阔叶树的枫香树等,每亩3~5株,让鸟类在树上筑巢吃虫。做到充分利用空中鸟类,地面鸡、鸭等的天敌消灭竹虫,杜绝竹虫的发生和蔓延,达到经济、社会、生态多种效益。

五、检查总结

从今年5月至10月,镇村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毛竹黑叶蜂害虫的防治工作,及时跟踪检查,总结上报,并大力推广林下种养经济,杜绝竹虫的发生和蔓延。


培育高价值永久性森林技术示范推广

德化县老科协  王挺良

将人工林培育改造为高价值永久性森林能改变山上森林面貌,大幅提高全市山上森林生产力和经济收入。大幅提高我国绿色自然资本的实力。培育高价值永久性森林技术已在我市8个国有林场和福建省最大、国家林业局重点示范场——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全面试点推开。

大面积杉松人工林连栽存在地力衰退,生产力一代不如一代,感染病虫害风险严重,马尾松线虫病的感染几乎是毁灭性的。中国林科院研究员盛伟彤研究指出:二代林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平均比第一代林下降2%-20%;全N、全P、全K含量也比第一代减少,分别为12%-24%3%-36%4%-6%。速效养分下降幅度更大:水解N下降11%-33%、速效P下降2%-47%、速效K下降8%-30%。杉木人工林连作也使土壤酶活性向不利的方向改变,人工林生长量一代不如一代。与一代林比,二代林和三代林蓄积量分别下降10%-15%30%-40%

针对大面积单纯人工针叶林地力衰退,病虫害风险严重、生产力低下的问题。德化县老科协副会长、农林专委会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挺良,经多年深入研究这些林业前沿理论和技术问题,提出了对现有人工林以近自然化技术进行改造的培育高价值永久性森林的一整套理论与技术。以对现有以轮伐期经营的杉松人工成熟林在主伐利用设计时,将皆伐改为择伐,选择还有很大生长潜力的优势木即增值资源单株每公顷150-300株,保留作为培育优质大径材的初期目标树,主伐择伐后,在尽量利用自然力天然更新阔叶幼树的同时,留下地径25-40厘米杉木大伐根的萌芽条生产杉木棍,套种杉木F3代优良种源苗木、珍贵乡土阔叶树如红锥、栎类、山毛榉、槠栲类、枫香、樟楠等珍贵针阔叶树种,以人工辅助天然更新为主,依靠自然力辅以人工干预,按近自然森林经营目标树作业体系进行培育新的珍贵目标树,将现有人工林改造培育成复层、异龄、混交、多树种高价值永久性森林。
   
以这种技术培育的永久性森林,其枫香、栎类、喜树、山毛榉、槠栲类等阔叶树有大量的落叶、可天然下种更新。对土壤.贫瘠可改良、养护成肥沃。即使在土层很薄的地段,如槠栲类植物也可生长而不断改良土壤,养肥土壤。土壤肥沃的可最大限度发挥地力并不断养护得更肥沃,使培育的树木生长得更快。

这种近自然森林经营是在充分尊重自然,理解自然,以当地自然形成的原始森林群落作为森林发展类型,尊重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采用目标树作业体系进行经营,经17-20年,就可成为连续不断有大径材生产,林分又可常年保持有大树或苍天大树的多树种、复层针阔混交高价值永久性森林了。

王挺良撰写的论文《近自然培育高价值永久性森林技术的探讨》、《人工林培育转化为高价值永久性森林作业设计探讨》等6篇论文获得福建省林学会2015年学术交流会一、二等奖。并多次到泉州市林业局技术人员再教育、泉州市老科协、各国有林场讲课。泉州市林业局党组非常重视,2014年开始决定拨巨款按论文建议的技术路线在全市4个直属国有林场、2015年增加到8个场,并由局长亲自主持进行试点研究,面积已达3000多亩。研究的技术路线,引起了福建省最大、国家林业局示范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领导的高度认同,该场于2013年底开始按论文建议的技术路线进行试点,至2015年其试验实施面积已达2万亩。德化县今年拟在县办国有林场试点。王挺良不顾年纪大,多次深入各试点单位(包括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山上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该项目试点的成功和推广将大幅提高全市山上森林生产力和经济收入,大幅提高我国绿色自然资本的实力,是一个有效改变全市森林面貌,功德无量的创举。




·调研建议·


精心打造晋江职业教育品牌

——晋江职业教育的调研与思考

晋江市老科协综合专委会

【内容摘要】:只有一流的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技工;有了一流的技工,就能智造出一流的产品。晋江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提升的关键阶段,在“晋江制造”、“晋江创造”到“晋江智造”的转型中,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晋江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晋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要精心打造晋江职业教育品牌。本文仅就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为晋江职业教育的改革出点力。

【关键词】:经济发展  职教意义  现状  品牌  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623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李克强总理也在接见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时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20145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对如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部署。

晋江市老科协综合专委会成员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国发[2014]19号等文件精神,组织部分成员到职校和教育有关部门调研,与关心晋江职业教育的一些社会人士、在读和毕业了的职校学生座谈,了解晋江职业教育的近况。目的是想为晋江的职业教育发展出点力。

一、晋江市职业教育现状

晋江是福建省唯一的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区,全市共有4所中职学校(晋江职校、华侨职校、安海职校、晋兴职校),国家级示范校1所,国家级重点兼省级示范建设校1所,省级示范建设校1所,省级重点校1所;各级重点实训基地7个(中央财政支持的4个、省级示范1个、泉州市级2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4个(省级2个、泉州2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重点专业19个(国家改革创新重点专业1个,省级6个、泉州市级12个)。2014年在校生15731人,其中全日制12060人;毕业生3565人,就业供不应求,初次就业平均月薪达2085元;97人升入本科院校,占升学人数的16.2%。培训失地农民等社会人员5626人;培训企业员工2636人。“双师型”教师182名,比例65.6%98名企业技术骨干受聘任课教师。2014年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华侨职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晋江职业教育走过了一条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型的质量提升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初在校生不足2000人发展到现在近16000人的规模,为晋江市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2010年晋江市被确认为福建省唯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显著。20124月,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教育工委书记陈桦率省直有关部门来晋江实地调研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对我市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综合试点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总的来说,我市的职业教育发生了五大变化:一是注重质量,品牌学校成效显著;二是贴近市场,专业设置特色鲜明;三是对接产业,实训基地不断完善;四是广纳贤才,师资水平明显提高;五是工学结合,学生技能更加娴熟。

这五大变化得益于坚持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实干为主线,以服务晋江经济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抓产教融合、重内涵发展、促质量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全方位保障有力

在晋江,“加快中职教育发展”早已纳入“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切实加以实施。早在2008年,晋江就在全省率先成立市职教中心。近年,先后出台《关于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成立由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镇街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中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和政策上全力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挂钩一所中职学校,市领导多次到中职学校现场办公,指导职教工作,研究解决学校建设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把有关职业教育提案作为重点提案、加强跟踪督查。

根据晋江财力情况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逐步增加本级财政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从2012年秋季开始在全省率先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公办学校学生免收三年学费;逐步提高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争取5年内使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达到全国职教先进地区平均水平;逐步加大职教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学校基础建设、职教中心建设和示范校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新兴专业建设、师资引进培养培训、技能竞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晋台两地师生交流活动等。

 (二)坚持产教融合发展

成立由职教专家、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组成的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开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教师顶岗实践、企业员工培训、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

 (三)不断创新职教办学模式

集团化发展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它对于整合、重组和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机融合意义重大。目前我市已有了几个职教集团在开始运作,情况良好。四个职校在办学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贴近市场需求,规模发展;二是统筹布局,错位发展。在市职教中心的统筹下,各校基本形成各自特色专业群、形成区域内的学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

创新办学手段。一是创新招生模式,从2012年起,组织中职学校统一进入初中校进行招生宣传,中考前提前介入招生,有效涵养生源,今秋招生突破5000大关。二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晋江职校、晋兴职校与黎明大学、泉州经贸学院、泉州轻工学院联合举办信息技术、印刷包装、鞋类检测、电子应用等7个专业的“3+2五年制高职。安海职校推行仿真实训,模拟公司化管理;晋兴职校首创“专业联合实训法”,创办模拟校内食品公司,让学生自主完成从产品研发到利润核算等整个完整的任务链。三是积极构建两岸职教交流合作平台,每年举办晋台职教论坛,实现交流常规化,2012年选派14名中职学校骨干教育赴台考察、蹲点学习。

主动作为,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一是职业培训有成效。近二年来,培训人数10443人,获得职业技能鉴定比率73.8%。二是社区学校有创新。2013年四所中职学校均成为社区学校,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短期培训。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实绩。近年来,我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来晋务工人员3.13万人,转移就业2.35万人。

二、推进中职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晋江职业教育改革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如何使晋江成为名符其实的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区,使晋江职业教育成为品牌,成为晋江模式,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再下功夫。

 (一)大力宣传做大做强中职教育的重要意义

适时召开晋江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动员大会,表达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中职教育的决心。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全国职教工作上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牢固确定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等五项任务措施;学习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教发[2014]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4]89号),以及晋江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晋委办[2015]7号)。做大做强晋江职业教育与晋江经济发展戚戚相关,一是晋江正在实现从“晋江制造”到“晋江智造”的转型,全力推动“五城同创”,努力建设综合实力强、民生质量高、发展环境好的现代产业基地、滨海生态城市。在我市产业转型提升、企业“二次创业、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期,发展中职教育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晋江迫切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来支撑发展和转型,职业教育作为最直接、最快捷的育才通道,可以为产业经济“点对点”输送人才。其次,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面向社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稳定问题,对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转居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晋江按照“全市一城、一核两翼、九大组团”的总体思路和中等城市的建设标准,着力把649平方公里土地和121公里海岸线作为一个城市整体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同时,把金井、安海、东石、磁灶四个小城镇打造成为城市次中心。我市现有的四所中职学校,除华侨职校位于城区外,其余三所都在城市次中心内。因此,各职校通过对专业、师资、资源的统筹,将更好地就近服务企业的发展,就近培养人才,就近满足群众终身学习的需要,积极助推城镇化建设。反过来,城镇化将促进产业转型、人才集聚和职业教育的整合提升。三是晋江力求在2016年实现教育现代化,而作为晋江教育的重头戏,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更应率先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涉及专业结构调整推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课程改革工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内容。这些既需要有“一盘棋”的思想和做法,更需要在规模和质量上下功夫。

大家有了一定的共识,就能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群策群力,共谋发展,找到阻碍晋江职教发展的瓶颈和所遇到的一些困惑的解决办法,逐步形成促进晋江职教发展的合力。为晋江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增加中职教育经费投入

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两校所在地的市委市政府经终坚持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才使得两校能有今天的成就。近年来,虽然市委市政府逐年增加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确保每年的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逐年增加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从2006年的5851万元提高到201319081万元,2014年突破了2亿元。但目前经费的投入还不能满足中职教育规模化发展中校园扩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办学层次,以及外聘专业教师等经费的需求量,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建议市政府合理统筹,把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三)切实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

晋江中职教育虽然发展较快,但调研中许多家长表示,只要孩子的成绩达到高中录取线,首选就是上高中,小孩上职专太没面子,是考不上高中的“无奈之举”!可见,社会的偏见,仍然是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2012年,全国中职学校农村户籍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82%!这其中有传统思想中“尊学历、轻技能”的沉疴,也有宣传领域长期不断强化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差异的影响。因此,应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加大对技能型人才和中职教育的正面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氛围。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职学校要积极多形式、各渠道开展职业教育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积极用生动的事例、作品等展示办学成绩、办学水平,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五年专,尽快形成“职教热”。晋江经济报、电视台应多报导毕业生优质就业,成功创业典型,例如象毕业于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现在是晋江宗兴五金拉链有限公司老总的施宗兴同志,从学生到校董,延续与母校的情缘,这样的生动事例;大力提倡“职业无高低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理念,各职校要多开展邀请职校毕业的典型人物到校作报告,以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也会让人生出彩。市委市政府应适时对毕业于职校、对晋江经济发展出力的典型多加表彰。只要有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氛围,晋江职业教育一定能健康发展。

(四)尽快建立技能型人才的激励机制

在一个重视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里,职业教育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瑞士的教育理念向来崇尚从实践出发,超过三分之二的初中生毕业后选择进职专或进企业当学徒工,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能够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品牌产品的专业技艺高超的技工,使得“瑞士制造”享誉全球。瑞士职业教育的成功,得益于高级“蓝领”收入高,职场前途光明。在日内瓦,三分之二的老板出身“蓝领”。反观我国,“蓝领”和“白领”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总体上尚有相当差距。因此,政府应尽快建立针对技能型人才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其社会和经济地位,逐渐缩小职业的阶层分化,从而调动家长、学生报考职专的积极性,促进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五)以国家高考制度改革为契机,对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结构及中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彻底调整

晋江中职发展好,但普高和职专比例失衡现象依然存在。在中职招生上,晋江以保送等方式确保了生源,但各校保送的,基本是升高中无望的学生。在中招录取上,录取制度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优先录取后,剩下的学生才是中职争取的对象!久而久之,中职在社会上也就成为末流的代名词。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我国将实行技能型高考和学术型高考两种模式,将有1600多所高校侧重现代化职业教育。这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个福音!政府应以此为契机,把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出台结构性调整政策,坚持适度发展普通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积极推进两者的均衡发展;同时,迅速调整中职招生录取制度,彻底改变“末流上中职”的现状,为中职发展和多出高端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在晋委办[2015]7号文中指出,职普招生比例2015年为4.55.52017年达到4.95.1,这将对晋江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带来更大的契机。

(六)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注重区域内专业设置优化开发与建设

一要紧扣经济发展脉搏,及时淘汰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同时推动校际间类似专业的重组,实现市域内一种专业只在一所学校设置并做强,避免公共资源浪费和生源恶性竞争。二要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新兴的产业集群及时开设新兴专业,增强中职教育活力。三要注重做强特色专业,集中资源将其打造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以品牌吸引生源,以品牌促进发展。

(七)深化校企合作,建好实训基地,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关注中职教育

晋江中职教育虽然走在全省前列,但也和其它地区一样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校企合作仍不够深入,企业提供的实习、实践岗位较为低端,影响学生技能的掌握;个别职校实训实习设备不足,学校陷入“理论化教学”的窘境,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不高;受待遇等影响使得外聘教师难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要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职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想方设法建设上规模、有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或依托企业建设实训基地;要加强经发、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和协作,用好用活各项专项基金。建议政府加强引导,促进民营企业更多更好地关注职业教育,让民营资本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在学校建立工厂,建立培训基地,促进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过来,职业教育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八)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轴,确保办学质量升级

要紧紧围绕“外扩规模、内塑质量”的宗旨,既要根据产业需求,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又要下大力气抓好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要在行政、校园、教学、队伍、学生、安全以及后勤管理等方面继续做到管理精细,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通过精细化管理,使学校发展定位精确,领导管理精心,校园和谐文明,教师业务精通,教学科研精细,办学质量精优;目标分解细,职责划分细,制度要求细,过程监控细,考核评价细。一是要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校级领导班子;二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在编制、职称、待遇等政策上鼓励“教育进企业,技师进校园”,以确保让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进得来,留得住。要开启“名师工程”先河,与有关院校联办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创造重机能、重特色的“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德国等)学习进修。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职教教师队伍。继续开展科研先行,如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竞赛,提升师资水平。三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老师主导作用,以质量求生存原则,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校园中推行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学生一方面以“在校生”身份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以“学徒”身份在企业一线岗位以“师傅带学徒”方式接受实训实践。继续抓好以赛促教,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在加快教育信息现代化上下功夫。职业教育信息化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之一。我市作为中职改革试点区,更应率先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一方面要明确责任、协同推进,力争在2015年职业院校宽带和校园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面促进网络技术在教学实训中的应用。另一方面要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不断促进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享。推动网络学习课程开发和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并面向全社会开放。五是强化德育工作。把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把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把价值观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确保毕业生高质量,使就业管道顺畅。六是不断拓宽学生的升学通道,给学生搭建更高平台。

2015年120日,晋江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晋委办)[2015]7号,文中就办学规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职业培训、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办学水平等六个方面做出规定,要求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将为晋江职业教育改革带来巨大动力,必将推动晋江职业教育迅速成为精品,成为晋江模式。

(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李建辉对此文作重要批示:请晋江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阅研)



(晋江市老科协综合专委会副主任张子健执笔)       




·协会工作·



泉州市老科协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

2016年5月10日,泉州市民政局发文确认2015年度全市性社会组织评估结果(泉民审[2016]67号),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根据泉州市政府《关于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实施意见》和泉州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全市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共有26个全市性社会组织参加第二批评估。经过自评、初评、市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审议终评、泉州晚报公示、市社会组织复核委员会复核,确定3A级以上社会组织19个,其中5A级3个,4A级11个,3A级5个。据悉,泉州市老科协以全市最高分荣列5A级社会组织榜首,由泉州市民政局颁发5A级牌匾及证书。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发挥老科协专家正能量  助力海丝泉州创新发展

火红五月传喜讯,“银龄”社团获五A2016510日,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以全市最高分荣登泉州市五A级社会组织榜首,这也是福建省市级老科协组织获得的首个殊荣。

2000年以来,在海峡西岸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著名侨乡大地上,始终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银色专家团队,这就是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领衔的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但凡规划论证、项目评估、科技咨询、科普讲座、专家义诊……“有事找老科协,这已经成为从政府主管部门到民营企业,从校园教育到乡村农民,泉州社会各界广为流传的口头语。泉州市老科协成立16年来,在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带领下,充分发挥学科齐全、专家众多、经验丰富、熟悉市情的综合性科技优势,围绕泉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积极服务海西泉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服务效果,10多次被福建省委老干部局、省科协、省老科协和泉州市公务员局、市科协授予省、市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被泉州市科协授予首届十佳星级学会; 2014年被福建省委老干部局授予八闽夕阳红,助力中国梦先进集体。创会会长王文泰被中国老科协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发挥老专家正能量 构建创新服务型协会

泉州市老科协承担泉州市委组织部、泉州市科技局、泉州市科协、泉州市社科联等各类项目资助,创建学习型服务型科技社团组织。现有华侨大学、泉州师院、泉州医高专分会和化工、电子信息、机械、农林水、医卫、文教专委会等13个分会、专委会,会员近800人,其中90%左右为高级职称专家。泉州市老科协面向社会组建“三团三基地”:成立高级专家科技咨询服务团(70名)、专家科普报告团(52名)和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团(63名)等3个专家智囊团;创建农村科技示范基地(22个)、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22个)和医学专家义诊基地(16个)等3类科技示范基地以及科技项目评估监理、科普义诊、科技示范、职称评议等6个工作小组。王文泰、林文銮、汤祥辉等20多名老科协专家被泉州市政府聘任为经济顾问组成员;王少雄、黄宜坚等7名老专家受聘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技术专家;4名专家入选福建省专家科普报告团。先后推荐161名老科协会员参评获得福建省老科协高级职称资格认定。创建泉州市老科协网站及信息服务平台。李寿钊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完成《新时期老科协组织创新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调研报告,获泉州市政协骆沙鸣副主席批示,并全文发表在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学会》(2014年第9期)。福建电视台金秋栏目,福建老年报、泉州晚报、东南早报、侨乡科技报,福建省委老干部局网站、福建省科协网站、泉州市科协网站等媒体,数十次宣传报道泉州市老科协服务成效。

二、积极调研建言,服务政府科学决策

泉州市老科协会同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围绕泉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局,组织开展建设海西经济区、发展石化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工业、装备机械、数控一代和特色农业等系列调研150多次,提交建言献策近200份。其中关于整合泉港、泉惠石化工业区、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开发建设光伏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泉州食品城;石墙危房改造;特色农业、农村沼气等调研报告,10多次获得郑新聪书记、林伯前常务副市长、林万明副市长等泉州市领导批示,被泉州市和有关县(市、区)政府采纳。

三、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受泉州市发改委委托,王文泰老会长组织老科协专家完成泉州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信息、食品、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专项规划编制51项,完成市、县(市、区)产业规划论证评审149项,推进泉州市经济建设快速持续发展。受泉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和各县(市、区)委托,完成国家、省、市级各类工程项目、科技项目、储备项目、招商项目和泉州市政府科技奖、专利奖等评审1000多项。同时,泉州市老科协有关分会、专委会完成水利、公路、地质、地矿和建筑工程评估、验收500多项。泉州市老科协被泉州市科技局确定为第三方监理机构,负责全市科技重大项目监理工作,切实推进市级科技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其管理,受到市、县科技局的充分肯定。

四、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创业

围绕泉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组织化工、电子信息、机械、地矿等科技专家,深入各县(市、区)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咨询服务3769人次,促进民营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创业和转型升级。指导福建宏远、福建金燕、福建祥业、石狮华宝等民营科技企业,申报国家、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开发竹纤维、海洋生物、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品,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指导石狮协力海洋生物公司到泉港区进行异地技改扩建,投资1亿元,开发年产5000吨的海洋生物高科技产品卡拉胶及琼脂,年产值可达6亿元。

五、科技助力 “三农”, 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22个农村科技示范基地,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海洋渔业等特色农业。杨逢平高级农艺师和林文銮教授组织开展纳米硫磺水溶液在鹌鹑、黑鸡养殖、永春芦柑、德化梨、永春冬瓜等农牧业示范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组织专家深入革命老区开展科技扶贫,指导德化县发展三黑(黑鸡、黑兔、黑山羊)、三黄(黄花菜、德化梨、油茶);永春县发展永春芦柑、永春冬瓜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帮助老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举办泉台农业科技交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创建省、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省、市、县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项目资助近百万元,申报获批泉州市农村优秀实用人才。

六、科技助力民生工程,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组建专家科普报告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泉州市老科协发挥老专家优势,组建科普专家报告团52名;创建泉州科技大讲坛,实现科普讲座常态化。举办科普报告讲座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军营近500场,听众约5万人次。

常年开展医学专家义诊。泉州市老科协谢国风主任医师等医学专家常年坚持参加泉州市助老服务中心和花桥宫专家义诊;同时深入革命老区村、山区贫困村进行专家下乡义诊赠药。许有容、谢国风主任医师等开展专家义诊200多场,受益群众4万多人次,深受基层农民群众欢迎。

服务民办高校和民营医疗机构。泉州市老科协华侨大学分会、泉州师院分会和文教专委会100多名教授、副教授,受聘仰恩大学、黎明大学、泉州信息学院、理工学院、轻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等民办高校,成为我市民办院校管理与教学的主力军。黄雪峰教授作为国际交流学者,到澳大利亚任教,传播中华文化;林东研究员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福建省中华职教社杰出校长奖;吴元凯教授多次承担国家、省级教学科研项目,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陈宇翔副教授荣获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郑国权研究员参加编纂出版《泉州传统戏曲丛书》,荣获国家文化部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李寿钊教授、李朝灿研究员分别参加编纂《泉州市科协志》、《泉州市科技志》。此外,泉州市老科协一大批老医学专家受聘民办医疗机构,作为医学技术专家。

新时期新常态,老专家新形象。泉州市老科协将继续发挥老专家正能量,为助力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再立新功!


泉州市老科协召开三届五次理事会暨2015年工作年会

2016年1月26日,泉州市老科协召开三届五次理事会暨2015年工作年会,总结交流2015年老科协工作成效,探讨研究2016年工作思路。马荣生副会长主持会议,李寿钊、吴中培、洪泉益副会长,泉州市科协学会部主任科员王思颖,泉州市老科协三届理事和各县(市、区)老科协会长或秘书长等出席会议。

泉州市老科协领导为荣获全省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颁发奖牌及荣誉证书。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寿钊传达福建省老科协九届四次理事会及2015年工作年会精神;并作泉州市老科协三届五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及2015年度财务报告。2015年,泉州市老科协围绕泉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老科技专家余热,取得良好的社会服务效果。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老科协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积极参加市民政局社团组织评估,构建创新服务型协会,增强老科协正能量。二是聚集老科协多学科专家优势,组建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70名,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受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部门委托,开展调研建言献策,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重大项目论证、科技项目评审验收、科技成果鉴定、科技奖励评审和招投标项目评审等数百项。三是发挥泉台“五缘”优势,举办泉台农业科技交流,科技服务“三农”,助力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四是调整充实专家科普报告团52名,市老科协科技大讲坛举办18场科普系列讲座,实现科普讲座常态化。五是建立18个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等专题巡回科普报告23场8000多人次。六是发挥老专家群体优势,组织医学专家助老义诊,助力民办高校教书育人,服务社会民生工程。七是围绕科技创新创业主题,举办老科协学术年会。八是加强科技宣传,各类报刊、电视、网站数十次宣传报道老科协工作;办好泉州市老科协网站、会刊简报,塑造老科协新形象。九是晋江、石狮、南安等县(市、区)老科协工作各具特色亮点纷呈;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县老科协在大会交流发言。

李寿钊副会长兼秘书长提出2016年老科协组织工作意见,重点做好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强化老科协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围绕泉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助力创新海丝现代化泉州建设;发挥老科协专家优势,持续开展科技教育和专家义诊工作;建设老科技工作者之家,做好老科协会员服务工作。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关于印发

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意见的通知

泉老科协[2016]3号

 

各县(市、区)老科协,市属各分会专委会:

经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审议通过,现将泉州市老科协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市属各分会、专委会和县(市、区)老科协结合实际情况,制定2016年工作计划,切实加强老科协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发挥老科技专家的正能量,助力“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建设。

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201621     

 

泉州市老科协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意见

一、泉州市老科协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泉州市老科协在泉州市科协的直接指导下,组织老科协专家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余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建设创新服务型协会,增强老科协正能量

1.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加强老科协思想建设

组织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老同志、老专家等“五老”作用的重要讲话精神。邀请泉州市委党校教务处主任詹碧英教授作学习贯彻全国“两会”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报告。贯彻落实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福建省老科协理事会、市科协全委会、学会工作会、市涉老组织联席会议精神,加强老科协思想建设。李寿钊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市科协学会工作会议上介绍老科协典型工作经验。

2.召开老科协理事会和会长办公会,加强老科协组织建设

2015年3月25日,泉州市老科协召开三届四次理事会暨2014年工作年会,市科协党组书记陈永宝、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周中华莅会指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精神,调整充实理事会组成人员,一批超龄老领导辞去理事会职务,并增补8名理事、2名常务理事。全年召开2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及县(市、区)老科协秘书长工作交流会。每月召开1次会长办公会,讨论研究重大事项及主要工作安排。全年发展刚退休的新会员40名,加强老科协组织建设。2015年市科协安排市财政专项经费25万元,确保老科协日常活动经费。

3.参加社团组织评估,争创老科协品牌

2015年4月,泉州市民政局组织开展第二批全市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泉州市老科协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长办公会讨论研究,向各分会、专委会征集相关资料,秘书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认真整理精心修改,按照规定时间上报自查报告以及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效绩、社会评价等申报材料2册308页。同时,制作老科协组织结构运行、主要业务范围、规章制度、主要活动、荣誉称号等上墙彩色挂图;并制作图文并茂的PPT汇报材料。10月30日通过泉州市民政局组织的专家组现场评估,得到市民政局评估组的高度评价,有望获得较高的评估等级,为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4.热心服务老科协会员,构建老科技工作者之家

为激励先进,弘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科技奉献精神,2015年3月12日,泉州市老科协表彰2013~2014年度全市老科协系统14个先进单位和58名优秀老科技工作者,颁发奖牌及证书。9月,文教专委会副主任林红娇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首届“优秀敬老志愿者”。12月9日,福建省老科协表彰全省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泉州市老科协被授予先进集体,泉港区老科协黄友金、鲤城区老科协史渊源、永春县老科协吴金祺等3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2015年5月20日,泉州市老科协6名会员获得福建省老科协高级职称资格认定,其中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级讲师5人,主任编辑1人。11月,泉州市老科协向省老科协推荐6名会员申报高级职称资格评审认定。

10月20~23日,泉州市老科协联系泉州美亚健康体检中心为市老科协217名老会员进行热心周到的体检;并举行老年人常见病防治科普讲座及现场咨询服务。10月27日,泉州市老科协与市人社局、市老龄办、市委老干部局、市科协联合举办2015年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祝寿会,为市老科协65名70岁、80岁老寿星祝寿。

(二)组建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1.聚集老科协多学科专家优势,成立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

为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组织的正能量和老科技专家的专业优势,助力海西创新型现代化泉州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2015年3月18日,泉州市老科协从全市老科协组织遴选7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资深老科技专家,成立泉州市老科协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作为主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积极服务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社会民生工程的智囊团。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任团长,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寿钊教授任常务副团长,林文銮教授、杨逢平高级农艺师、许有容主任医师、何长龙高级农艺师、汤祥辉高级工程师任副团长,李朝灿研究员为秘书长。泉州市老科协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包括工程技术专家组26名,农林水技术专家组16名,医药卫生技术专家组18名,管理与教育综合类专家组10名。

2.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泉州经济建设

2015年8月28日,泉州市政府召开经济顾问组专家座谈会,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市老科协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就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强化产学研互动、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等问题,提出许多富有战略性、预见性且务实管用、科学可行的意见建议,获得康涛市长的高度评价。12月2日,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李寿钊、马荣生陪同福建省老科协副会长符卫国、陈竹丛等调研石狮市老科协环保专家黄文龙高级工程师省级专利技术实施企业化项目进展情况。

2015年泉州市老科协会同市政府经济顾问组,在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带领下,组织老科协专家主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调研献策,向泉州市政府呈送25篇调研报告及建议,其中关于在台商区建设石墨烯产业基地和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先后获得郑新聪书记、康涛市长、陈荣洲副市长等领导批示。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完成泉州市石油化工、纺织服装、制鞋、机械装备、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发展思路的编写工作。配合市直有关部门参与编写和修改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建筑建材、机械装备、食品饮料、信息技术等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配合市经信委、市财政局,评审确定全市数控一代重点扶持95个企业128个示范项目产品、12条“数控一代”生产示范线、20个数字化车间、4个智能工厂。12月,泉州市老科协与泉州市发改委签订咨询服务协议;12月14~17日,市发改委、市经信委邀请创会会长王文泰、副会长李寿钊和王少雄教授等9名老科协专家,对2009年以来全市21个承担中央财政补贴的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企业进行督查,并对部分调整项目进行专家论证。受泉州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和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和林文銮教授、汤祥辉高级工程师、王少雄教授、李寿钊教授、杨逢平高级农艺师、李朝灿研究员等一批科技专家评审、评价、验收省、市、县级各类科技项目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00多个。林文銮、汤祥辉、王少雄、赖雨水、李朝灿等5名老科协专家应邀参加泉州市政府科技奖、专利奖评审工作。潘新南、李秀婷、许长胜、李伙穆、徐新建等专家,常年应邀参加泉州市招投标项目评审工作。

(三)科技服务“三农”,助力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

1.发挥泉台“五缘”优势,举办泉台农业科技交流合作

2015年5月28日,泉州市老科协和泉州市农科所(农业部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联合举办泉台农业科技交流活动,泉州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分管领导莅会指导,全市各县(市、区)老科协组织、农业主管部门、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130多人出席会议。特邀台湾农业专家黄大洲博士、林克谟博士和泉州市农科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庄卫东,分别作《台北田园城市——现代都市农业的革命》、《台湾永续生态农业的发展》、《泉台农业合作交流平台建设与示范成果》专题学术报告。台湾农业专家还与泉州市老科协农业专家、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人员现场互动,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和泉台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洽谈。同时,与会人员现场参观农业部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和科技部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台湾果树、花卉、蔬菜、香草、食用菌等优新品种引进示范,并探讨泉台农业科技项目交流合作。

2.科技扶贫,助力发展特色农业

泉州市老科协农林水专委会主任杨逢平高级农艺师等农业专家与市扶贫开发协会合作,积极扶持发展德化黑鸡50多万羽、永春冬瓜5000多亩以及德化英山、安溪山格淮山等特色农业;指导泉州市重点贫困村安溪县大坪乡前洋村发展茶业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同时,引导老科协农村科技示范基地申报泉州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和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安溪县山格淮山专业合作社申报福建省老区科技示范项目。11月20日,泉州市扶贫开发协会进行换届选举,李寿钊副会长当选市扶贫开发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

(四)强化专家科普报告团建设,实现科普讲座常态化

为充分发挥老科技专家的智力优势,加强新时期科技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2015年4月23日,泉州市老科协调整充实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共52名。其中工程类8名,农业类11名,医学类18名,教育和管理综合类15名;同时还包括18名县(市、区)老科协专家。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任专家科普报告团团长;副会长马荣生、李寿钊教授任副团长;李朝灿研究员任科普报告团秘书长。李朝灿研究员、张光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卓开发高级工程师、张木树正高级讲师等4名老专家,被福建省老科协列为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泉州市老科协印发2015年50名老专家72个科普报告选题。

2015年,泉州市老科协科技大讲坛先后举办18场科普系列讲座。邀请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泉州市委党校教务处主任詹碧英教授、泉州市科协党组书记陈永宝高级工程师、泉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邱江鸿高级工程师、泉州市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陈和金科长、泉州市药品检验所黄凡副主任药师、福医大附二院黄荣桂教授、黄玉涛副主任医师、华侨大学王少雄教授、李朝灿研究员等,分别作泉州2018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国“两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泉州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态势、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泉州制造2025解读、食品与药品安全、老年养生保健等专题讲座。同时,组织市老科协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崔闽鲁教授、张振辉主任医师、谢国风主任医师、黄秀凤教授、杜克信高级讲师、王培荆主任医师等,分别深入惠安县老年活动中心、泉港区、洛江区老年大学和鲤城、丰泽社区,开展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及养生保健系列科普讲座42场5280人次。

(五)建立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开展青少年科普巡回讲座

科技教育和科普宣传是老科协组织的优势主业。为充分发挥老科协组织学科齐全、专家众多、经验丰富、熟悉市情的老科技专家优势,深入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2015423日,泉州市老科协决定将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经贸学校、泉州市农业学校、南安职业中专学校、永春职业中专学校、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晋江市第一中学、晋江市石圳华侨中学、南安市侨光中学、安溪铭选中学、惠安嘉惠中学、惠安第二中学、泉州市泉港区圭峰中学、泉州市泉港区三川中学、安溪县第十二小学、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泉州市洛江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确定为科技教育示范基地。连同2011年确定的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泉州市老科协已建立18个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其中民办高校1个,中专和职专6个,中学8个,小学2个,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1个;主要分布鲤城、丰泽、洛江、泉港、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等地。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老同志、老专家等“五老” 作用、关心下一代的重要批示精神,泉州市老科协联合县(市、区)老科协,以专家科普报告团为依托,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以科技教育示范基地为平台,积极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全国科普日科技巡回科普讲座。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李寿钊、马荣生带领省、市老科协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李朝灿研究员、张光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雪莹工程师、杨炳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以及张木树正高级讲师、戴良尧、曾国阳、周金岛高级教师等8名专家,分别到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经贸学校、泉州市农校、南安职业中专、惠安开成职专、永春职业中专、安溪铭选中学、泉港奎峰中学、南安侨光中学、惠安第二中学、惠安嘉惠中学、洛江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安溪第十二小学、永春桃溪实验小学等14个泉州市老科协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开展23场青少年科技教育系列巡回科普讲座。专家们围绕科技创新、创新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与发明创造、人脑潜能的开发应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核能和平利用等主题,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为6000多名大中专和中小学生进行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科普讲座,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侨乡科技报和南安市、泉港区有线电视台进行报道。

(六)发挥老专家群体优势,服务社会民生工程

1.发挥医学专家优势,开展下乡义诊和助老健康服务

泉州市老科协原副会长许有容教授、主任医师等一批资深老医学专家继续返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泉州市第一医院和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以及东南医院等民办医疗机构,开展专家门诊。谢国风、黄人镇、欧明达等常年在泉州市助老服务中心和泉州花桥宫坚持专家义诊。同时,泉州市老科协先后9次与泉州市委老干部局老年活动中心、市扶贫开发协会、市侨乡开发协会、市老促会等合作,组织医卫专委会许有容、谢国风等20多名主任医师到永春县横口乡、桃城镇花石村、安溪县城厢镇南坪村、泉港区山腰街道锦祥社区以及鲤城、丰泽社区开展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和赠药活动约5000多人次。11月26~28日,泉州市老科协和厦门市老科协、南安市老科协联合组织10名医学专家,到南安市老年活动中心、金淘镇、石井镇开展跨区域医学专家义诊赠药活动近千人次,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和赞誉。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李寿钊、马荣生,厦门市老科协常务副会长贺向东,南安市副市长黄景阳和南安市老科协会长卓金钳、常务副会长戴良尧等参加义诊活动,南安市有线电视台进行采访报道。

2.发挥教育专家作用,助力民办高校教书育人

泉州市老科协华侨大学分会、泉州师院分会和文教专委会林东研究员和吴元凯、曾健民、陈安玲、张冲杰、李伙穆等一大批教授、副教授,分别受聘厦门理工学院、仰恩大学、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闽南理工学院、泉州理工学院等民办高校,担任院系领导和教学骨干。林东研究员受聘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产教合作促进与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申报“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及“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分别获得福建省教育厅和泉州市科技局立项资助。吴元凯教授受聘全国职教教学指导委员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促进与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职教分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福建省教育厅高职计算机教学科研项目,并应邀参加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修改及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等。张瑞壁教授主译大型画册《海丝情怀——名家画泉州  泉州名家画》,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郑元禄高级教师编译《历届巴尔干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集》和《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七)围绕科技创新创业主题,举办老科协学术年会

根据泉州市科协[2015]27号文件精神,2015年泉州市科协举办主题为“创新驱动先行·助力产业发展”的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泉州市老科协分会场的主题定为“凝聚老科协专家正能量,助力泉州创新驱动发展”。2015年8月,泉州市老科协发动市属分会专委会和各县(市、区)老科协会员,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题,结合各自工作特色,集思广议,建言献策,向泉州市科协报送科技创新论文15篇及论文摘要30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2015年10月29日,泉州市老科协举办泉州市科协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市老科协分会场暨科技创新学术年会。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永宝、副调研员刘荣成博士和学会部部长吴顺天莅会指导。市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寿钊、副会长马荣生和各分会、专委会老科协会员近百人出席学术年会。马荣生副会长主持会议,邀请泉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永宝高级工程师作《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服务泉州创新转型经济建设》专题报告,综合介绍泉州市实施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总体目标任务、主要举措及建设成效。华侨大学王少雄教授作《解读泉州制造2025》专题讲座,介绍泉州制造2025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泉州市老科协副秘书长李朝灿研究员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实践》专题讲座,介绍国内外科技创新动态、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主要政策措施、泉州市科技创新实践等。

(八)加强科技宣传,塑造老科协新形象

2015年,中国矿业报、泉州晚报、侨乡科技报、福建省科协网站、泉州科技新闻网、泉州市科协网站、福建老科协通讯、南安市有线电视台、泉港区有线电视台等媒体30多次宣传报道泉州市老科协服务社会活动。5月28日,《侨乡科技报》及其海外版菲律宾《商报》,以图文并茂的彩色专版,专题报道《发挥泉州市老科协专家正能量  助力海丝泉州创新发展新跨越》。李寿钊、李朝灿、杨逢平在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福建农业科技》(2015年第4期)发表调研科技论文《泉州农业特色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此外,对泉州市老科协网站进行部分改版和信息更新,重点开发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医药卫生技术、文化教育与管理技术专家数据库。全年发布党中央、国务院、福建省、泉州市创新创业法规政策、领导讲话、公告通知、动态要闻、专家论坛、科普讲座、健康养生、科技示范、协会工作等各类信息上千条;并编印泉州市老科协彩印会刊2期、简报12期。

(九)县(市、区)老科协工作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2015年,各县(市、区)老科协结合各地实际,组织开展各类科技服务工作,各具特色,亮点纷呈。晋江市老科协充分发挥老科协专家作用,常年主办晋江老年义诊站,全年组织医学专家义诊39次咨询服务10261人次;举办各类科普讲座103场 受众20490人次,编印《晋江老科协》会刊4期;组织老科协会员撰写科普学术论文数十篇,史伟萍副会长常年受聘老年大学科普教学工作。同时,为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和龙眼反季节丰产栽培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王志明高级工程师发明的“齿轮同时双频感应电源”专利项目,被福建省发明家协会评为“最佳设计奖”,被泉州市经信委列为泉州市“数控一代”推荐项目。

石狮市老科协常务理事、环保专家黄文龙高级工程师长期潜心污水废气治理技术发明创造,10多次获得中国发明专利,荣获6·18发明竞赛三等奖,2014~2015年2次获得福建省知识产权局专利技术实施与产业化立项资助27万元,被世界杰出企业家联合会授予“引领中国2015年度十大发明家”称号。蔡宗营常务理事热心科普宣传报道工作,全年发表涉老新闻报道172篇,获得省委老干部宣传报道先进工作通报表扬。林丽娜常务理事被授予福建省助人为乐模范和全国首届“优秀敬老志愿者”称号。

南安市老科协积极开展调研建言献策,撰写南安市佳龙超市服务业、现代农业、慢性病防控等调研建议报告,提供南安市领导决策参考。同时。多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青少年科技教育、爱心义诊等咨询服务活动,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惠安县老科协组织老专家开展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城镇环卫事业发展、老年医养结合服务工程调研,为县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举办农村实用技术、未成年人教育、老年养生保健等各类科普讲座52场9014人次。组织会员参加“我看建设新福建新惠安”现场参观考察以及征文、书画、摄影作品比赛活动。

安溪县老科协成立以叶宗希会长为团长的科普报告团,张木树、苏兴茂、李宗垣等专家分别受聘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和安溪艺校等兼职教师,培养茶业专业技术人才。全年组织18场 丰富多彩的科普报告会和茶农科技培训,苏兴茂副会长获得安溪县茶叶机械创新“金点子”三等奖。叶金练主任医师等老医学专家继续发挥余热,全年开展专家门诊及义诊7万多人次,完成各种手术400多例,其中“微创软通道治疗脑出血”获得安溪县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永春县老科协积极组织农林专家开展调研咨询活动,主动服务永春柑桔、冬瓜、油茶及中草药等特色农业发展。副会长周来兴主任医师在永春县中医院建立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年轻医学团队;副会长吴金祺主任医师主编《老年养生保健》,常年开展老年养生保健科普讲座及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工作。

德化县老科协常务副会长苏开受聘德化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员,常年参加反腐倡廉督查工作,并开展老年人科学养生健康生活科普讲座。副会长王挺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泉州市林业局大力资助下,深入全市8个国有林场推广实施《将人工林培育转化为高价值永久性森林》项目,并应邀指导国家林业局重点示范场漳平市五一国有林场示范推广6000多亩;撰写3篇科技论文分别获得福建省林学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陈锦清高级工程师受聘福建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专家顾问团,常年深入陶瓷企业开展咨询服务。黄应炮高级教师精心指导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多次获得省、市、县级表彰。

鲤城区老科协组织原泉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孙耀源、老中医陈荣昆等5名高级职称医学专家到鲤城江南颐和园老年公寓,为26位老同志进行义诊咨询服务。黄作元高级教师指导泉州七中学生机器人创作发明,多次荣获国内外表彰。洛江区老科协积极配合泉州市老科协多次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普宣传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泉港区老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金积极组织开展科普讲座、农业科技培训及咨询服务工作。

二、2016年老科协组织工作意见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在福建省老科协和泉州市科协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老科协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老科协专家的群体优势,继续为“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建设奉献正能量。

(一)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强化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

1.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3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五老”作用,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讲话以及全国、省、市“两会”、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加强老科协思想建设,强化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乐于奉献意识。

2.加强老科协组织建设。健全强有力的老科协组织是有效实现科技服务的关键基础。市、县(市、区)两级老科协要高度重视老科协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刚退休、相对年轻且热心科技服务工作的老专家新会员,增强老科协组织的生机活力。同时,进一步健全市、县(市、区)老科协理事会班子建设,力争上半年基本完成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以及分会专委会负责人的调整增补工作。

3.筹备成立泉州市老科协泉州医高专分会。有条件的县(市)老科协适时在规模大镇筹建老科协分会或工作站。

4.积极配合福建省老科协开展自身建设专题调研,认真总结先进典型经验。同时,加强省、市、县老科协组织联谊活动,适时组织省内外老科协考察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强化市、县老科协服务能力建设,推进老科协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助力创新海丝现代化泉州建设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福建省、泉州市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针政策,围绕国家、福建省、泉州市“十三五”规划和《泉州制造2025》,结合全市“项目前期工作活动年”,组织开展“十三五”产业发展及重大项目前期调研建言献策,为泉州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2.按照泉州市委、市政府印发《泉州市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参与泉州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建设。

3.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泉州市科协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泉州市老科协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的作用,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做好科技评估、规划论证、项目监理、评审验收、成果鉴定、科技评奖、标准制订、职称评审等咨询服务工作。

4.科技精准扶贫,助力新农村城镇化建设。与泉州市扶贫开发协会合作,围绕泉州市扶贫攻坚规划方案,充分发挥老科协农村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实施科技人才、科技项目精准扶贫,助力依靠科技发展特色农业脱贫致富。

5.发挥泉台“五缘”优势,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合作。

(三)发挥老科协专家优势,持续开展科技教育和专家义诊工作

1.继续充实老科协专家科普报告团,每月举办1场科普报告会。

2.持续开展“大手牵小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布局,鲤城、丰泽、石狮、德化尽快确定1~2个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结合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持续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科普巡回讲座。

3.组建泉州市老科协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团,与福建省老科协、泉州市委老干部局、市扶贫开发协会、老促会、侨乡开发协会和县(市、区)老科协合作,组织医学专家深入老区村、贫困村开展巡回义诊咨询服务。

(四)建设老科技工作者之家,做好老科协会员服务工作

1.围绕泉州市科协年会主题,举办市老科协分会场暨学术年会。

2.结合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做好老科协会员健康体检、高龄会员祝寿会、高级职称资格认定推荐评审等工作。

3.加强科技宣传,塑造老科协新形象。办好泉州市老科协网站,编印老科协会刊、简报;同时发挥报刊、电视台、网站等媒体作用,宣传老科协专家服务成效。

4.积极参加社团组织评估,打造老科协品牌。各县(市、区)老科协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参加民政局组织的社团等级评估,为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奠定基础。


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关于成立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团和

确定健康教育与义诊咨询服务基地的通知

泉老科协[2016]6号

各县(市、区)老科协,市属分会、专委会、泉州医高专分会(筹):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决胜时期,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3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视发挥老干部、老专家等“五老”作用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市、县老科协医学专家的专业优势和正能量,助力“幸福泉州”建设和革命老区乡村科技扶贫工作。在各县(市、区)老科协推荐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成立泉州市老科协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团(63名),并确定16个健康教育与义诊咨询服务基地。

一、泉州市老科协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团

    :许有容主任医师、教授(内科)

:李伯达主任医师(外科)

张振辉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医内科)

秘 书 长:谢国风主任医师(内科、养生保健)

副秘书长:王培荆主任医师(心内科)

苏幸福副主任医师(中医康复科)

专家成员:陈国祯主任医师、教授(心血管内科)     (市直)

黄文益主任医师(内科)           

叶超平主任医师(外科)

傅小杯主任医师(骨科)

徐惠贞主任医师(妇产科)

林宝杏主任医师(妇产科)

何进东主任医师(儿科) 

张水源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

崔闽鲁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黄书提主任医师(泌尿外科)

洪清其副主任医师(五官科)

黄佳珍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王人镇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郭镜智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陈荣奎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庄振裕高级讲师(中医内科)

黄硕新主任药师(药学)

林康良副主任药师(中医药)

施行舟主任医师(内科)                (鲤城区)

孙耀源副主任医师(外科)

洪俊峰主任医师(儿科)

郑秀芳副主任医师(妇幼) 

陈荣焜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陈锦枝副主任医师(内科)              (泉港区)

朱泉伙副主任医师(外科)

林锡明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黄朱聪副主任医师(儿科)

许真真主任医师(心内科)             (石狮市)

杨土生主任医师(泌尿外科)

李添宗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

旋锦锦副主任医师(妇产科)

朱玉珠副主任护师(急诊急救)

苏文举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南安市)

陈清清主任医师(儿科)

陈萌凤副主任医师(妇产科) 

黄安乐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陈志生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

蔡俊杰副主任医师(中医)

陈天翔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惠安县)

陈国荣主任医师(外科)

陈碧英主任医师(儿科)

吴清良副主任医师(内科)

郑晋花主任医师(妇产科)

苏春林副主任医师(医疗保健)

叶金炼主任医师(外科)               (安溪县)

李国梁主任医师(内科)

谢宝清主任医师(儿科)

李年好副主任医师(儿科)

翁宜峰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林剑生主任医师(传染病科)

吴金褀主任医师(内科)                (永春县)

周来兴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陈金龙主任医师(骨科)               (德化县)

窦亚元副主任医师(儿科)

曾进德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徐建生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陈金觉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二、泉州市老科协健康教育与义诊咨询服务示范基地(16个)

鲤城区金龙街道龙岭社区             鲤城区江南颐乐园老年公寓

泉港区涂岭镇                       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

石狮市永宁镇子英村                   石狮市锦尚镇卢厝村

南安市翔云镇                         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

惠安县紫山镇尾山村                   安溪县龙门镇

永春县桂洋镇                         永春县横口乡

德化县水口镇昆坂村                   泉州美亚健康体检中心

泉州市助老服务中心                   泉州市区花桥宫义诊所

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2016323               


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关于确定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的通知

泉老科协[2016]11号

各县(市、区)老科协:

为贯彻落实中办发[2016]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泉州市老科协5A级社团组织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的科技优势和正能量,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经有关学校申报、县(市、区)老科协推荐,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研究确定惠安高级中学、永春第七中学、永春县桂洋中心小学、石狮市龟湖中心小学等4个单位为泉州市老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请各示范基地加强与市、县(市、区)老科协组织工作联系,积极配合泉州市老科协专家科普报告团共同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助力“五个泉州”现代化建设。


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2016531      

发挥五A社团专家正能量  “三进五措”科技惠民亮点纷呈

——全国科技活动周泉州市老科协专家助农惠民系列活动侧记


新常态万象更新红五月,老科协专家奉献正能量。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泉州市老科协充分发挥五A级社团组织多学科老科技专家的专业优势和正能量,组织市本级及9个县(市、区)老科协近百名老科技专家联手开展科技扶贫助农专家义诊惠民系列活动。“三进五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亮点纷呈。活动形式“三进”齐发:一进革命老区;二进校园;三进社区。活动内容“五措”并举:

一是医学专家义诊赠药惠民生。5月20日,泉州市老科协和南安市老科协、南安市科协、南安市老促会联手走进革命老区南安市翔云镇,利用农村墟日开展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泉州市老科协法人代表李寿钊副会长兼秘书长和南安市老科协卓金钳会长首先为南安市翔云镇政府授予“老科协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基地”牌匾;同时组织泉州市老科协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团谢国风、王培荆、黄文益、陈笃询和苏文举、黄安东、陈萌凤、蔡俊杰等8名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高级职称老专家,为农民群众精心义诊200多人次,并赠药5000多元。同日,鲤城区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史渊源代表泉州市老科协和鲤城区老科协为革命老区基点村鲤城区龙岭社区授予“老科协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基地”牌匾;并组织蒋伟、黄志民、陈荣焜、郑秀芳、廖明蓉等5名高级职称老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50多人次。5月10日和18日,晋江市老科协会长林文聘联合红十字会和护理学会,组织许百轩、陈庆钱、郑明智、林祥志、陈碧理等30多名医护人员在晋江市老年活动中心举办2场专家义诊咨询服务,800多人次参与,分发红十字会等问卷300多份,赠药3680元。5月15日,德化县老科协副会长曾进德主任医师组织德化县中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曾进德传承工作室”陈金觉、徐建生副主任医师等8名医护人员,深入德化县美湖镇阳山村开展关爱健康中医义诊200多人次,赠药1500多元。5月20日,安溪县老科协常务副会长陈培基带领医卫专委会主任叶金练、谢宝清、李年好等高级专家,深入革命老区金谷镇东溪村义诊150多人次,赠药1000多元。

二是农业专家进老区科技扶贫助农。5月20日,泉州市老科协和南安市老科协、南安市科协、南安市老促会携手组织泉州市老科协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杨逢平高级农艺师、林居庆高级讲师、卓开发高级工程师、张经贤高级农艺师、李咏铭高级畜牧师和戴锦华高级兽医师等7名农业、畜牧、林业专家,走进革命老区南安市翔云镇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助农活动。原泉州市农校副校长林居庆高级讲师应邀作《农产品食品安全与安全用药及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泉州市老科协李寿钊、马荣生副会长,南安市老科协卓金钳会长、戴良尧常务副会长等以及翔云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专业户等近百人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林业专家卓开发高级工程师,杨逢平、张经贤高级农艺师等农牧林业高级专家现场解答群众的技术难题,同时为翔云镇“十三五”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5月15日,安溪县老科协秘书长张木树正高级讲师和茶业专委会主任苏兴茂高级工程师到革命老区龙涓乡培训茶农制茶技术180多人,并指导培福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5月16日,永春县老科协会长王文锡和常务副会长洪永青农艺师、副会长兼秘书长林文炳高级经济师到永春县芦柑示范基地调研脱毒苗木种植示范及咨询服务。

三是科普专家进校园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为贯彻落实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青少年学生科学素质行动计划,5月16~29日,泉州市老科协和南安市、惠安县、洛江区老科协联合组织泉州市老科协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深入5个老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举办6场青少年科技创新科普讲座,受众2000多人次。泉州市老科协副秘书长、福建省老科协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李朝灿研究员和泉州市知识产权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雪莹,先后到南安市侨光中学、翔云中学、惠安县嘉惠中学、惠安县高级中学和洛江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分别作《习近平科技思想与青少年科技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基本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专题讲座,激发广大学生崇尚科学精神。南安市老科协会长卓金钳、副会长戴良尧,惠安县老科协常务副会长肖德星、副会长曾安国、副秘书长李清炳、文教专委会主任陈文奎高级教师,洛江区老科协副会长杨条达高级工程师、副秘书长吴清廉等参加相关活动。

四是医学专家进社区普及养生保健知识。5月13~15日,泉州市老科协医卫专委会副主任谢国风主任医师应鲤城区老教委邀请,分别到鲤城区临江办事处老年活动中心、浮桥王宫社区、仙景社区,举办3场“泉州市百岁老人养生保健长寿秘诀”及“老年人如何延缓器官衰退”讲座,普及老年人科学养生保健知识,受众数百人次。5月10日,泉港区老科协与护理学会联合举办《院前急救护理演练》,区老科协副会长、护理学会理事长王萸主持演练培训,全区各医院80多名护士参加培训。5月25日,晋江市老科协副会长史伟萍高级工程师应邀为晋江市老年大学作《台海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听众约1200人。

五是医学专家建言献策助力卫计事业发展。泉州市老科协医学专家福医大附二院原院长许有容主任医师、教授,谢国风主任医师、市药监局原副局长傅子污副主任医师、原市卫生防疫站副站长郭修生主任医师等9名老专家,应泉州市发改委邀请,受聘专家顾问组,3次对泉州市“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规划进行座谈、论证,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泉州市卫计事业可持续发展。

本次全国科技活动周,泉州市老科协系统组织老专家开展科技扶贫助农惠民系列活动27项,受益公众约1.5万人次,其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基层,服务百姓,深受社会各界、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和广大师生的欢迎及好评,泉州市科协网站、南安新闻、南安教育信息网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侨乡科技报记者张金贵  通讯员李明)





老科协三级联动忙扶贫  老专家三组“套餐” 乐惠民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科技扶贫助农惠民活动侧记

阳春4月,春暖花开,万象更新。与以往的传统墟日不同,4月12日一大早,永春县桂洋镇农民群众即奔走相告相邀成行,革命老区人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亮丽风景线——泉州市老科协和永春县老科协、永春县桂洋镇政府三级联动,组织老科协专家团队为老区人民奉献医学专家义诊赠药、农业专家建言献策、科技专家科普报告等三组丰富多彩的系列科技“套餐”。 泉州市老科协法人代表、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寿钊教授带领21名资深的医学、农业和科普专家团队,历时2个多小时驱车130多公里,深入革命老区永春县桂洋镇开展科技扶贫助农惠民活动。

——老科协领导授牌建基地谋常态。为确保“十三五”科技扶贫助农惠民常态化,泉州市老科协在永春县桂洋镇、永春第七中学、永春桂洋中心小学建立1个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基地、2个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李寿钊、马荣生、吴中培副会长分别为桂洋镇镇长和中小学校长授牌。

——医学专家义诊赠药献爱心。针对老区人民缺医少药的困境,泉州市老科协组织福医大附属二院原院长许有容教授、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医学博士张振辉主任医师以及谢国风、黄文益、王培荆、徐惠贞、傅小杯、张水源主任医师,黄佳珍、苏幸福副主任医师等10名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资深老医学专家,开展义诊咨询服务300多人次,赠药2000多元。同时,组织医卫专委会副主任谢国风主任医师上门为新岭村2名70多岁的伤残老人阮先生和长期患病的林女士义诊,现场检测血压、血糖,精心指导科学养生保健。李寿钊副会长代表市老科协嘘寒问暖,奉献慰问金,贫困老人热泪盈眶不胜感激。

——农业专家调研献策促发展。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创新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规划奠定基础。为帮助老区乡镇科学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泉州市老科协组织泉州市农业局原局长杨逢平高级农艺师、原副局长、调研员何长龙高级农艺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卓开发高级工程师、李咏铭高级畜牧师、张经贤高级农艺师等6名农业、畜牧、茶叶、林业专家,现场考察香猪、油茶、毛竹、茶叶等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同时,与桂洋镇党委、政府联合召开座谈会,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李寿钊、马荣生和农业、林业专家与桂洋镇党委书记陈朝阳、镇长赵金豹等党政领导、农业服务中心、泉州市驻村干部、村“两委”共商“十三五”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卓开发高级工程师、杨逢平高级农艺师、李咏铭高级畜牧师等农业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并现场解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专业户有关油茶、毛竹、畜禽等生产技术难题。

——科技专家科普讲座弘扬科学精神。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泉州市老科协组织福建省老科协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李朝灿研究员和泉州市知识产权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雪莹专家,深入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为永春第七中学和桂洋中心小学数百名中小学生作《青少年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塑造》《青少年发明创造意识及能力培养》科普报告。学校领导和老师表示,科普专家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和丰富多彩的案例很受教育,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热情,培养科学精神,启迪科学思想。

革命老区基层领导和农民群众深感老科协专家科技扶贫助农惠民“套餐”受益良多,期望源远流长。精准扶贫任重道远,科技专家义不容辞。科技助农惠民和科普宣传教育永远在路上。泉州市老科协李寿钊副会长在接受永春有线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泉州市老科协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老干部、老专家等“五老”作用和中办发[2016]3号文发挥离退休老干部正能量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泉州市老科协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专家科普报告团、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团和农村科技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健康教育与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基地等3个专家智囊团和3个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为助力“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建设贡献正能量。

 

泉州市老科协泉州医高专分会成立

2016年6月2日,泉州市老科协泉州医高专分会成立,泉州市老科协法人代表李寿钊副会长兼秘书长和李朝灿副秘书长出席祝贺。

泉州医高专人事处处长邓朝阳主持会议,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耿长泉致词,祝贺分会成立,并代表校领导表示全力支持老科协分会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泉州经济社会建设、结合医高专科学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老教师优势,积极做好考察调研、课题研究和咨询服务等工作。

李寿钊副会长兼秘书长为泉州医高专分会授牌,并作指导性讲话。希望泉州医高专分会认真学习领会新时期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老科协组织的宗旨职责,助力“五个泉州”建设;充分发挥老专家、老教师的专业优势正能量,助力泉州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泉州医高专学科建设,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普教育,积极参加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等活动。

会议选举产生泉州医高专分会首届理事会,经泉州市老科协函复,杜翠琼教授任分会会长,周宗煊高级讲师任副会长,肖宗苗副教授为秘书长,郑英良为副秘书长。67日,杜翠琼会长主持召开首届理事会,研究制定分会2016年工作计划。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团队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服务

2016年1月4日新年伊始,泉州市老科协根据2015年12月与泉州市发改委签订咨询服务协议,由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带领王少雄教授、赖雨水高级工程师、李寿钊教授和张秋琛经济师专家团队,会同泉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和南安市发改委、经信局有关人员,对南安市申鹭达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福泉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中央预算内技改和建设资金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评估。专家组认真听取相关企业负责人对承担中央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目前因经济下行,市场因素影响对项目部分内容的调整介绍,并深入到生产场地、车间认真察看生产项目进展情况。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同意项目调整建议的专家意见,供市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参考。对企业提出抓紧上报调整项目的申请和准备接受对该项目的结项验收工作。专家组还与企业管理人员座谈,对当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和相关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的供求状况提出建议等,企业管理人员都愉快地接受。

专家团队按照协议要求,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为今后泉州市老科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调研论证验收国家技改项目

2016年129日,受泉州市发改委邀请,泉州市老科协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团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副团长李寿钊教授、电子信息专委会主任张秋琛经济师等人和市发改委、泉州台投区发改委有关人员到泉州惠兴建材发展有限公司,对该公司承担国家技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研。专家组认真审阅公司申报材料,针对公司产品因环保问题,需搬迁惠南化工园区等事项进行商讨,基本达成共识。该公司康总经理表示愿意继续搬迁,完善承担该项目建设及生产等工作。

2月23日,元宵节的第二天,受泉州市发改委委托,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市老科协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团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带领市老科协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李寿钊教授、王少雄教授、赖雨水高级工程师到南安市英都镇工业园区,对福建申鹭达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中央财政预算内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年产1000万套节水型水龙头生产线建设项目进行验收。验收会议由泉州市发改委陈招平副主任主持,泉州市经信委、泉州市财政局和南安市发改局、经信局、消防支队和泉州市老科协专家组成员参加。陈副主任提议验收专家组由王文泰任组长,并主持验收会议。会前专家组成员认真审阅企业申报的验收相关资料,由企业洪总介绍承担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项目完成情况。专家组及与会人员现场核对有关生产设备购置实际,经充分讨论论证,基本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工作。陈副主任作了总结发言:验收工作达到共识,希望申鹭达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发挥全国骨干企业优势,趁势而上,更有作为。

3月4日,受泉州市发改委委托,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老科协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团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率市老科协李寿钊教授、许长胜高级工程师、赖雨水高级工程师和张秋琛经济师,对福建福泉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国家发改委技改专项补助年产10万套浴室柜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验收会由泉州市发改委工业科王科长主持,泉州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南安市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环保局和消防支队派员参加。会议推荐王文泰高级工程师为验收组组长,福泉集团有限公司洪德钦总经理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专家组现场核对生产设备购置情况。经专家组及有关部门充分讨论后一致原则同意验收,同时对该企业提出相关整改意见。

3月16日,受泉州市发改委委托,泉州市老科协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团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常务副团长李寿钊教授和咨询服务团专家王少雄教授、赖雨水高级工程师、张秋琛经济师在市政府经济顾问组会议室对福建省经发节能抗震建筑体系有限公司新型节能建材CL建筑体系惠安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延期验收召开论证会议。专家组事前勘察该项目基地厂房、设备及项目进展情况,对企业提供的报告资料认真审阅,会上听取企业林国元经理汇报项目进展和延期的原因,企业财务张经理也到会回答专家提问。经专家认真讨论,形成统一意见,鉴于企业因征地拆迁原因,同意该项目延期验收。泉州市发改委和惠安县发改局基本同意专家组论证意见。

6月7日,受泉州市发改委委托,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团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率林文銮教授、李寿钊教授、许荣宗高级工程师、张秋琛经济师到惠安县城南工业区泉州万华世旺超纤有限责任公司,现场查看“年产800万平方米功能性超细纤维合成革和清洁生产成套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生产车间、主要生产设备等逐项核对,然后到公司会议室召开专家论证会议。泉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招平主持会议,推荐王文泰为专家论证组组长,并主持论证会。五位专家认真阅读该企业项目调整申请材料,充分发表意见后,一致同意该项目调整申请,写出专家论证意见。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应邀验收省级项目

2016年1月11日,受泉州市经信委委托,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老科协专家咨询服务团团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带领副团长李寿钊教授、副团长汤祥辉高级工程师、电子信息专委会主任张秋琛经济师和华侨大学教授凌朝东等5位专家,对福建先创通信有限公司和福建联拓科技有限公司承担2010年福建省工商发展资金企业技术创新、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的2个项目进行验收。市经信委副主任王洪海和市、区经信委有关人员参加验收会议。会前5位专家认真审阅企业申报的验收材料,会上听取企业相关人员汇报,现场察看企业生产线和新购置的设备,经现场质询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同意通过项目验收,较好完成市经信委委托任务。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指导省级专利项目实施

2016年2月25~26日,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常务副团长李寿钊教授和副秘书长李朝灿研究员应邀与泉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黄丹萍高级工程师、副局长邱江鸿高级工程师等调研组,分别深入鲤城区、丰泽区、南安市、安溪县、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泉州佰源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华硕实业有限公司、黑金刚(福建)自动化科技股份公司、泉州万德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市一鸣交通电器有限公司、泉州市三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承担2015年度福建省知识产权局省级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项目的7个企业进行现场调研。精心指导企业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任务书和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规定,认真总结发明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阶段性进展,规范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使用,查找存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指导性建议,确保项目有序顺利实施,迎接福建省审计厅审计组的抽查。鲤城区、丰泽区、南安市、安溪县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及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验收市级项目

2016年3月31日,受泉州市经信委和市财政局委托,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泉州市老科协老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带领李寿钊教授、王少雄教授、黄宜坚教授和张秋琛经济师,对嘉泰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德源轴承实业有限公司承担市经信委和市财政局下达的机械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工作由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王文泰任组长,专家组会前认真审阅企业上报的验收资料,现场听取企业汇报项目实施完成情况,现场核对企业购置的设备及生产情况,检查企业财务资料,现场询问了解有关情况。专家组一致同意以上2个项目通过验收。市经信委、洛江区经信局有关领导参加验收工作。

4月14日,老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和王少雄教授参加闽南理工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评审。

4月21日,王文泰老会长和吕振奎、洪国彬等专家参加泉州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评审。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验收专利产业化项目

2016年129日,受泉州市知识产权局委托,鲤城区科技和知识产权局组织泉州市老科协专家汤祥辉高级工程师、李朝灿研究员、陈天佑高级工程师、张秋琛经济师和福建电力职业学院郑晓峰教授,对泉州市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承担的泉州市知识产权局专利产业化项目《具有同、异频转发功能的无线直放站》(项目编号IPO0006)进行验收。该项目2011年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技术实施产业化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2013年获得泉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年泉州市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家组听取项目组工作汇报,认真审查相关材料,经质询讨论,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参加评审泉州市专利奖

2016年628日,应泉州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邀请,泉州市老科协专家王少雄教授、汤祥辉高级工程师、李朝灿研究员作为评审专家,参加2016年度泉州市政府专利奖评审工作。全市拟从90个申报项目中评定泉州市专利奖31个。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为泉州卫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2016年516日,泉州市发改委邀请泉州市老科协医学专家许有容、谢国风主任医师作为专家顾问,参加泉州市 “十三五”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专项规划论证会。谢国风、许有容分别被提名发言,得到主持会议领导的认可。此前47日及59日,泉州市老科协原福医大附二院院长许有容教授、主任医师,谢国风主任医师和原市药监局副局长傅子污副主任医师、原市卫生防疫站副站长郭修生主任医师等9名曾2次应邀参加座谈会,建言献策。                (谢国风)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研讨泉州特色农业发展

2016年512日,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召集杨逢平高级农艺师、林文銮教授、李国忠高级工程师、柳荣金高级工程师、李朝灿研究员等老科协专家,共商泉州市加速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等发展思路;讨论研究组织开展泉州市林下中草药种植加工专题调研。专家们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国内外发展动态和泉州实际,为“十三五” 泉州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科普讲座·

 

泉州市老科协举办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

为深入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助力“五个泉州”建设,2016年3月30日,泉州市老科协举办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特邀全国政协委员、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市科协主席骆沙鸣作专题报告。骆主席结合参加全国“两会”的亲身经历体会和典型事例,传达全国“两会”精神,重点解读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俞正声主席政协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会议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特别介绍泉州市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台海问题、海丝战略、钓鱼岛主权宣示、闽南文化等建议提案。骆主席还综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3号关于加强和改进离退休老干部工作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希望泉州市老科协发扬光大,继续做好协会创新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社团;充分发挥老科协专家群体优势,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大局,积极调研建言献策,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科普教育宣传普及,为助力“五个泉州”建设贡献正能量。

马荣生副会长主持报告会,王文泰老会长、李寿钊副会长和市老科协会员、市政府经济顾问组成员近百人听取专题报告。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举办泉州“十三五”发展宏伟蓝图报告会

2016年是“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开局之年。2月25日,泉州市老科协在泉州市老年活动中心九层会议室举办泉州“十三五”发展宏伟蓝图报告会。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作专题报告。王会长的报告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包括泉州“十三五”面临的发展环境、“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四大部分。王会长在宏观回顾泉州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深刻分析“十三五”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的基础上,系统论述泉州市“十三五”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指导思想;重点介绍泉州市“十三五”建设“创新泉州”、“智造泉州”、“海丝泉州”、“美丽泉州”、“ 幸福泉州”的现代化泉州的五大主要任务。同时,殷切希望老科协会员充分发挥老科技专家的专业优势和余热作用,为助力现代化泉州建设增添正能量。

马荣生副会长主持会议,李寿钊副会长和泉州老年大学教务处林瑞营主任以及市老科协会员、市政府经济顾问组成员近百人出席报告会。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王文泰老会长应邀作泉州“十三五”发展报告

2016年3月11日,泉州老年大学时政班举行《泉州“十三五”发展宏伟蓝图》专题报告会,泉州老年大学副校长郑增辉主持报告会。特邀泉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正厅级巡视员、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主讲。讲座围绕泉州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十三五”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主要目标、主要任务等方面,结合泉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展开。近2个小时的报告,约200名学员们全神贯注,深受鼓舞,对我市“十三五”的发展充满信心。

4月21日,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应邀为泉州市公安局老警官大学100多位学员作泉州“十三五”发展宏伟蓝图专题报告。

4月27日,泉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正厅级巡视员、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应邀出席泉州市委老干部局举办以“共绘十三五  展望新丝路”为主题的首期时政沙龙活动,围绕“十三五” 泉州市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特别是“智造泉州”,畅谈发展思路,建言献策。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举办学习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讲座

2016年1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为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论述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的精神实质及其重大意义,2016年4月15日,泉州市老科协举办学习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专题讲座。由福建省老科协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泉州市老科协副秘书长李朝灿研究员主讲《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析》。李朝灿研究员应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结合丰富的国内外动态信息,宏观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论述八个专题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结合今年全国“两会”和“十三五”发展规划,论述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重大举措、主要政策及其显著成效;最后介绍泉州创新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实践。

马荣生副会长主持会议,李寿钊副会长和市老科协会员、市政府经济顾问组部分成员等近百人出席专题讲座。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举办老年常见病防治科普讲座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性老年人常见的多发性高危疾病。为提升老科协会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2016122日,泉州市老科协举办科普报告会,邀请泉州市中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刘德桓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作《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专题报告。马荣生副会长主持会议,李寿钊副会长和老科协会员近百人出席报告会。

刘德桓教授结合长期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图文并茂的PPT课件综合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现代健康概念、国内外心脑血管疾病研究动态;重点分析冠心病和脑卒中(中风)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脂质异常、不平衡饮食、吸烟、过量饮酒、缺少运动等。同时,介绍其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院前处理基本知识。特别强调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关键点在于正确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以及戒烟、限酒,并注意早期治疗和饮食养生。刘教授的精彩报告深受老科协会员的欢迎,并现场解答老科协会员的咨询服务。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举办三网融合科普讲座

2016年615日,泉州市老科协举办科普讲座,邀请华侨大学分会常务副会长张银明教授主讲《三网融合与网络安全》。马荣生副会长主持会议,李寿钊副会长兼秘书长和老科协会员出席科普报告会。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讲座

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泉州市老科协和县(市、区)老科协合作,组织省、市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深入老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科普讲座。

5月16日,泉州市老科协和南安市老科协联合到南安市侨光中学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南安市老科协卓金钳会长和戴良尧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出席报告会。泉州市老科协副秘书长、福建省老科协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李朝灿研究员作《习近平科技思想与青少年科技创新》专题讲座,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介绍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时代与国内外科技创新动态;泉州科技创新实践;青少年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南安市侨光中学副校长杨春煌主持报告会,该校师生200多人听取科普讲座,南安市教育信息网进行报道。

5月18日,泉州市老科协和洛江区老科协联合到洛江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开展青少年学生科技教育活动。泉州市老科协副秘书长李朝灿研究员应邀作《习近平科技思想与青少年科技创新》专题讲座;泉州市知识产权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雪莹作《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专题讲座。洛江区老科协副会长杨条达、副秘书长吴清廉出席科技报告会,洛江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林自强主任主持报告会,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近200人出席报告会。

4月12日,福建省老科协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李朝灿研究员和知识产权专家陈雪莹深入校园,为永春七中和桂洋中心小学师生数百人作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和创新人才培养科普报告,弘扬科学精神。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作养生保健科普讲座

2016年3月12日,泉州市老科协医卫专委会副主任谢国风主任医师应鲤城区老教委邀请,为鲤城区常泰街道上村社区中老年人作养生保健科普讲座,主题为《长寿老年人的秘诀》。听讲人数150多人,社区领导欢迎今后多讲这方面的科普知识。

4月15日和427日,鲤城区老教委组织开展服务下基层增添正能量“四进”主题活动,邀请泉州市老科协医卫专委会副主任谢国风主任医师到浮桥仙景社区和开元刺桐社区作养生保健科普讲座。主讲内容为“老年人如何延缓器官衰退”,听众200多人,会后并开展养生保健咨询活动。

(泉州市老科协谢国风)     

 

惠安县老科协组织开展科普教育进校园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20164月,惠安县老科协组织泉州市老科协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曾国阳老师,开展3场科普教育进校园活动。410日到惠安高级中学为高一年学生作题为《人脑潜能的开发和利用》的科普报告,包括认识神奇的大脑;大脑发展的关键期;大脑潜能被什么限制;如何开发大脑的潜能等四方面内容。411日和419日分别到惠安二中和嘉惠中学为高一年学生作题为《艾滋病的流行与危害》的科普报告,采用丰富图片讲解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艾滋病期3个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及危害性等。惠安高级中学、惠安二中和嘉惠中学高一年836位学生参加科普报告会。

(惠安县老科协)      

 

机器人时代即将开启

泉州市老科协  刘火若

2016年2月21日中央电视台4套有一则新闻报道,即穿戴机器人走进生活,成为人类好帮手,老龄化老人所必备。智能机器人可模仿厨师做菜,可帮助老龄化行动不便的老人上路、上下楼梯。据报道,至2020年,韩国每个家庭将有1个机器人。在日本,未来10至20年之内,日本49%劳动者的工作将可能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而美国47%劳动者和英国35%劳动者也可能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

我国机器人发展十分迅猛。今年2月8日猴年春节晚会,全球亿万观众收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场极富匠心的晚会。在歌手孙楠演唱的节目中,有540个机器人以非常优美的同步方式跳舞,机器人高举双臂随即倒转而立,双腿挥向空中,整齐划一,气势宏伟,让所有观众赞叹不已。

我国机器人经济前景良好。机器人的生产逐渐加快步伐,并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北京举行展示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器人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机器人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项目。2013年4月,由机械工业联合会牵线,国家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2013年12月30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

前不久,国防机器人联盟发布年度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已从过去的劳动力资本市场向附加值较高的高科技市场迈进。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约为22.5万台,同比增长27%。其中亚洲贡献超过一半,约14万台。而全球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总销售约16.2万台,中国占2.5万台,该数据仅次于北美和日本市场。2005年至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中国工业机器人平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预计2016年,中国将消耗3.8万台机器人——高于日本或北美两成;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5万台以上,远远超过目前全球市场总量。以此推断,未来30年,中国都将是全球机器人最大市场。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多集中在汽车和电子两大行业,此外,在橡胶、塑料、金属和机械、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疗设备、建材生产等领域的占比也在增加。在城市中,企业试图用机器人服务员、厨师和门卫吸引顾客。因此企业家应改变陈旧的观念,不必为寻求廉价劳动力而烦恼,而应为你的工厂寻求物美价廉的机器人吧!

(本文摘编自《参考消息》《电子报》)   

 

 

 

 

 

 

·专家义诊·

 

泉州市老科协组织开展医学专家义诊赠药

2016年4月12日,泉州市老科协组织原副会长、福医大附二院原院长许有容教授、主任医师,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医学博士张振辉主任医师和谢国风、黄文益、王培荆、徐惠贞、傅小杯、张水源、黄佳珍、苏幸福等10名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高级医学专家,深入革命老区永春县桂洋镇开展义诊咨询服务300多人次,赠药2000多元。

5月20日,泉州市、南安市老科协组织谢国风、王培荆、黄文益、陈笃询和苏文举、黄安东、陈萌凤、蔡俊杰等8名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高级职称老专家,为南安市翔云镇农民群众精心义诊200多人次,并赠药5000多元。

全国学雷锋活动期间,2016年3月7日,泉州市老科协组织医卫专委会谢国风、陈荣奎、欧明达等7位高级职称医学专家,在田安路中段泉州市老年活动中心门口为居民群众开展义诊咨询及赠药活动,并赠送泉州市老科协会刊50多册。接诊患者110多人次,赠药500多元,此次活动群众满意度良好。

4月17日和429日,应泉州市委老干部局老年活动中心邀请,泉州市老科协医学专家谢国风、王培荆、黄文益等5位主任医师前往鲤城区刺桐社区和东北社区开展义诊赠药服务活动。义诊咨询服务总人数200多人次,赠药2000多元,群众得到实惠,满意度良好。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鲤城区老科协专家赴革命老区基点村义诊

2016年520日,鲤城区老科协一行8人在副会长兼秘书长史渊源带领下,来到革命老区教育基地金龙街道龙岭社区开展授牌义诊活动。史副会长代表泉州市和鲤城区老科协向社区主任陈景勇授予“医学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基地”牌匾。5位退休医学专家在社区医疗服务站为数十名前来看病的居民开展义诊咨询活动。泉州著名老中医陈荣焜副主任医师认真地为前来看病的社区居民望、闻、听、切脉,开了一张又一张中医处方单。原泉州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蒋伟主任医师仔细地为看病居民量血压、听诊,讲解老年人饮食注意事项。原妇幼保健院郑秀芳、廖明蓉副主任医师精心为居民看病,量血压,介绍妇科保健知识。临近中午,蒋主任还和原人民医院外科主任黄志民主任医师到退休王老教师家中看病,行动不便的王老教师很感动。

 (鲤城区老科协)    

德化县老科协开展义诊进乡村活动 

2016年5月15日,德化县老科协副会长、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曾进德主任医师,组织德化县中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曾进德传承工作室”陈金觉、徐建生副主任医师等8名医护人员前往美湖镇阳山村开展义诊活动。专家们热情、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就诊的200多名老人把脉、问诊、量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开药方,免费发放部分药品1500多元;同时为老年人认真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并讲授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医学保健知识。

(德化县老科协)       






















·动态要闻·


福建省老科协领导调研安溪科技示范项目

2016年1月14日,福建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蔡传华,副会长陈竹丛和省老科协秘书处吴开禾到革命老区安溪县长坑乡实地调研考察泉州市老科协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安溪县山格淮山专业合作社。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李寿钊、马荣生,副秘书长李朝灿和安溪县老科协会长叶宗希、副会长陈培基、秘书长张木树陪同调研。省、市、县老科协领导听取安溪山格淮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主义工作汇报,并现场考察该专业合作社淮山种植基地、淮山加工厂及其绿色系列产品。

陈主义2008年创建安溪县首个淮山专业合作社,随后依托农科教、产学研科技合作,成立福建省首个淮山产业技术研究会,开发出淮山钻孔灌沙种植新技术,并成立山格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生产淮山精装原薯、淮山纤维酥、淮山米粉、淮山面线、淮山面条、淮山营养粉、淮山营养露、淮山养生茶等系列绿色产品,并举办4届安溪淮山节,产品远销省内外和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目前拥有社员636户,并带动内安溪8个乡镇8万多农民增收致富,淮山成为继安溪铁观音茶业之后的另一特色农业品牌。安溪县山格淮山专业合作社被列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单位、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福建省名牌农产品。2016年,安溪山格淮山专业合作社由泉州市、福建省老科协推荐,列为福建省老区办科技示范项目。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福建省老科协调研晋江市石狮市老科协组织

2016年5月25~26日,福建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蔡传华、副会长陈竹丛和秘书长赵宏、副秘书长汤万锥到晋江市老科协调研,现场考察福建省源山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晋江市吉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个农村科技示范基地;晋江市第一中学、石圳华侨中学2个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以及晋江市农业局、晋江市医院、梅岭街道、青阳街道4个工作站。省老科协陈竹丛副会长主持座谈会,听取晋江市老科协会长林文聘关于基层老科协组织,特别是23个基层工作站的建设情况及其服务成效汇报。省老科协蔡传华副会长充分肯定晋江市老科协基层工作站建设创新思路;希望进一步完善、规范工作站管理制度,认真总结经验;注意吸收刚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入会;充分发挥老科技专家作用,主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晋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仁达,晋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林嘉达,市老干部局副局长黄明霞以及晋江市老科协副会长史伟萍、王逸民、颜春呈等参加调研座谈及相关活动。

5月27日,福建省老科协副会长蔡传华、陈竹丛等调研组听取石狮市老科协会长吴彦南、常务副会长陈其南和常务理事黄文龙高级工程师、蔡宗营,医卫专委会朱玉珠以及玉湖社区分会高英等工作汇报。蔡传华副会长肯定了石狮市老科协工作特色,并提出相关建议。石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汉滨和石狮市老年活动中心主任王祖德参加调研座谈。

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寿钊,副秘书长李朝灿全程陪同福建省老科协调研。李寿钊副会长对晋江市、石狮市老科协组织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指导。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领导到泉州市老科协调研座谈

2016年是“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开局之年。一年之计在于春,猴年春节过后2月中旬,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市科协主席骆沙鸣,泉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泉州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周文心和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林丽燕、周中华、陈政实等领导,分别到泉州市老科协调研座谈。市领导与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李寿钊、马荣生和秘书处工作人员共商“十三五”老科协组织创新发展思路及2016年工作意见,助推老科协事业可持续发展;希望老科协专家继续发挥余热,为“五个泉州” 现代化建设贡献正能量。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开展中药种养与加工专题调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016]15号《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2016年6月15~29日,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和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寿钊教授、林文銮教授、杨逢平高级农艺师、李朝灿研究员、卓开发高级工程师,深入德化县、永春县、安溪县、南安市、洛江区、惠安县开展动植物中药种养与加工专题调研,为泉州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建言献策。永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郑文良,南安市副市长张瑞平、惠安县副县长王也夫、德化县副县长苏锡培和有关县(市、区)林业、农业、海洋渔业、科技、经贸等主管部门以及乡镇分管领导参加调研。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海峡两岸智能制造研讨会在泉州举办

2016年6月11日,2016海峡两岸科技专家论坛——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在华侨大学嘉庚纪念堂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华侨大学和国际制造工程学会台湾分会、国际工程技术学会台湾分会、台湾平坦化应用技术协会、高雄市中小企业协会联合主办,泉州市科协等承办。海峡两岸240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主持研讨会,泉州市政府副市长陈灿辉致欢迎辞;泉州市智能企业、泉州市科协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金门大学等8个项目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博导刘宏教授,国际制造工程学会台湾分会理事长、台湾大学特聘教授杨宏智,台湾成功大学特聘教授李祖圣,分别作《平行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迈向可编程的工业》,《智能机器人——人类社会工具发展的最高形态》,《美国的制造政策——两岸生产力4.0的政策动力——3D打印技术之最新应用》,《服务型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研制》主旨报告。下午,在华侨大学和泉州师院分别举行装备智能制造暨两化融合论坛及产业合作论坛。

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寿钊和李朝灿、杨炳基、陈天佑出席研讨会。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委老干部局召开第二十次涉老组织联席会

2016年4月14日,泉州市委老干部局在市行政中心会议室召开第二十次涉老组织联席会,陈荣洲副市长到会讲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老干部局局长周文心主持会议,市人社局、市委老干部局、市老龄办和市关工委、市老年大学、市老体协、市老促会、市扶贫协会、市老科协、市老年学会负责人出席会议,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报道。

周文心局长说,这次会议是为了贯彻2016年中办发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精神,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交流涉老组织工作经验,继续做好我市老干部工作的会议。

2015年泉州市各涉老组织工作亮点纷呈,可钦可点,得到陈荣洲副市长赞许点评。市老科协副会长李寿钊汇报老科协主要工作:一是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一批超龄超届老领导高风亮节,退出协会领导岗位;二是贯彻中央两办关于《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建高级专家咨询服务团,并积极参加社团组织评估工作;三是组织开展泉台农业科技交流;四是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泉州经济建设;五是建立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开展青少年科普巡回讲座。陈荣洲副市长提出老科协科普报告团要与关工委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中心工作衔接,要求老专家编写类似“十万个为什么?”科普读物、影像资料等,启发青少年从小爱科学,树立创新思维理念。

最后陈荣洲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讲了三点意见:一是继续增强做好涉老工作的责任感;二是提升服务老同志的服务水平,精准服务,让服务对象有获得感;三是传承创新支持各涉老组织工作的有效途径,要求市老干部局、人社局、老龄办对涉老组织要跟踪帮促,提出思路。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召开“百万大手牵小手”关爱活动

十大工程工作汇报会

2016年3月30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百万大手牵小手”关爱活动十大工程工作汇报会议,泉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督察室主任廖良结主持会议,市委老干部局、市委组织部、市关工委和十大工程牵头单位的领导,市扶贫协会、市老科协、新四军研究会等涉老组织参加会议。会议首先由十大工程牵头单位汇报发言,泉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市委宣传部长宋长青作总结讲话,提出今后工作三点意见: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二是齐抓共管,特别是牵头单位应负起责任牵好头;三是进一步打造特色工作品牌,认真做好做强。最后,廖良结主任作总结讲话,赞成宋长青常务副主任讲话,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建立的制度要坚持;二是创建的品牌要共同呵护;三是项目要继续出台。

我会副会长李寿钊出席听取汇报会议。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参加农村工作和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

2016年1月22日,泉州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市老促会、市老科协在市老年活动中心八层会议室召开农村工作和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余伯斌、郑今奋和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会议,市老科协副会长李寿钊参加会议。余伯斌主持会议,听取各县(市、区)关工委负责人和市直各部门汇报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并作会议总结。他要求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最近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和积极性,各单位形成合力,资源共享,进一步做好农村青少年工作。对今后工作提出几点建议:1.农村工作要针对贫困村、户精准扶贫,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找准切入点,加强配合,探索创新,建好工作载体。2.做好本市留守儿童工作,目前我市仍有3.4万留守儿童,要落实关爱帮扶。3.做好流动儿童工作,目前我市外来流动儿童有40万人,把流动儿童入学、入托搞好了,就留住200万外来工。4.关于科教与科技培训,总结10种模式进行推广。5.关于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工作,这是我市的全国品牌。全市有47户列入农业部推广项目,要继续抓好。6.搭台唱戏,借台唱戏,助推党政群团同唱一台戏,做好这项工作。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科协召开2016年学会工作会议

2016年5月6日下午,泉州市科协在市科技馆三楼会议室召开2016年泉州市科协学会工作会议,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永宝,副主席魏隆福、王建生,副调研员刘荣成和市级学会、协会负责人共100多人出席会议。王建生副主席主持会议:一是市科协副调研员刘荣成作《泉州市科协学会部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思路》讲话;二是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永宝讲话;三是4个市级学会作典型经验交流。陈永宝书记在会上讲了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主动融入,引领学会工作更加奋发有为。1.创新发展理念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2.党的群团工作为我们指明了新方向;3.科协系统深化改革为我们绘制了新蓝图;4.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为我们提出了新行动。

二、理清思路、搭建平台,增强新一轮干事创业激情与动力。1.搭建优质学术交流平台;2.积极参与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建设;3.练好内功,积极参与承接政府转移职能;4.改进会员服务机制,助力科技人才成长成才;5.强化学会科普职能,为社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科普服务产品。

三、锐意改革,强身壮体,创新学会治理结构与治理方式。1.认真组织学习领会把握好中央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突出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重点,全面推进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改革,真正把学会工作做好做实做强;2.积极探索建立学会联合体的可行途径,进一步提高学会凝聚力和权威性;3.改进学会分类分级服务管理。

按照市科协会议安排,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李寿钊着重介绍协会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做法;市土木建筑学会、市给排水协会和市中医药学会负责人也分别作了发言。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科协召开科教培训工程联席会议

2016年1月22日,泉州市科协召开“百万大手牵小手”关爱活动“科教与科技培训”工程联席会议,总结交流2015年工作进展,探讨研究2016年工作计划。泉州市科协副主席魏隆福主持会议,泉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俞伯斌、郑今奋莅会指导。泉州市教育局中教科、市农业局人事教育科、市科技局综合科、市科协普及部和市老科协、市老促会、市扶贫开发协会分别交流各自工作进展及其成效。泉州市老科协副秘书长李朝灿介绍泉州市老科协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老科协专家正能量,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列入市老科协年度工作计划和重要目标任务,作为市、县老科协组织的工作主业。二是建立18个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搭建青少年科技教育平台。三是调整充实老科协科普报告团成员52名,强化青少年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四是组织专家科普报告团成员深入14个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开展23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等巡回科技讲座8000多人次,实现青少年科技教育常态化,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侨乡科技报和南安市、泉港区电视台进行报道。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开展科技扶贫助农活动

2016年6月7日,泉州市老科协原副会长杨逢平高级农艺师参加泉州市扶贫开发协会科技协作组联席会议,讨论研究2016年全市科技扶贫协作事项。6月20日,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寿钊教授带领杨逢平高级农艺师、李朝灿研究员以及德化县老科协常务副会长苏开、副会长王挺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秘书长朱文忠、原德化县科协副主席许光灯等7名专家,前往泉州市扶贫开发重点帮扶革命老区村——德化县盖德镇下寮村开展科技扶贫助农活动。盖德镇党委书记郑德全、镇长王传唤、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涂春雷和下寮村“两委”及油茶、毛竹等专业合作社、专业户数十人参加调研座谈。

老科协专家组听取盖德镇下寮村党支部书记寇建赓介绍下寮村基本情况和2016年帮扶项目计划,现场解答有关油茶、毛竹生产技术难题及咨询服务。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探索发展竹荪、黄花远志、杜仲、德化黑鸡、棘胸蛙、蜜蜂等特色林下经济;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高附加值永续林业;加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创建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和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和老区扶贫各类项目资金资助等建议。李寿钊副会长表示,通过调研座谈,进一步了解下寮村的基本情况,希望今后继续加强沟通联系,互通信息,共同助力革命老区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慰问老领导及部分理事会员

辞旧迎新送温暖,走访慰问献爱心。2016年2月上旬,在猴年传统春节来临之际,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李寿钊、马荣生带领副秘书长林亚平、李朝灿向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泉州市老科协创会会长王文泰高级工程师恭祝新年幸福安康、吉祥如意!2月5日,专程到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慰问泉州市老科协理事、泉港区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友金,祝愿他早日康复,合家幸福!同时,委托各分会、专委会负责人走访慰问生病住院的老科协老会员,送上老科协组织的关爱之心。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4名专家列入省老科协科普报告团

2016年3月3日,福建省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2016年省老科协科普报告团活动的通知》(闽老科协发[2016]5号),要求各设区市老科协制定2016年活动计划方案,于4月1日之前报送省老科协。泉州市老科协李朝灿研究员(《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析》;《生物工程研究进展与转基因食品安全》)、张光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科学认识地球  理性应对灾害》;《核能的和平利用》)、卓开发高级工程师(《生态文明建设探析》)、张木树正高级讲师(《茶叶审评与质量安全》)等4名专家的6个报告课题,入选福建省老科协2016年科普报告团活动计划方案。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6名会员获批高级职称资格认定

2016年54日,福建省老科协闽老科协发[2016]11号文公布第十六批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人员名单。经福建省老科协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领导小组审核通过,泉州市老科协6名会员获得高级技术职称资格认定。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教授:张冲杰、李伙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远超;教授级高级实验师:吴政声;高级编辑:赵群。副高级职称1人,副主任医师:卢峰。

又讯:201655日,《泉州晚报》公布泉州市“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系列(三),泉州市老科协2名农村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被授予“泉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即晋江市吉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天增;福建省金霞生态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志平。之前,石狮市古浮和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和平被授予首批“泉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每人奖金3万元。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推荐申报泉州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

根据泉州市科协[2016]18号文通知要求,2016524日,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寿钊教授召集杨逢平高级农艺师、林文銮教授、卓开发高级工程师、何长龙高级农艺师、李朝灿研究员、林亚平副编审等7位专家,讨论研究推荐2013~2014年度泉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专家组经过认真阅读论文,讨论并写出评审意见,泉州市老科协共推荐两篇论文,申报第九届泉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泉州市老科协专家参加“颂党恩展风采”系列活动

2016年615日和623日,泉州市老科协医卫专委会副主任谢国风主任医师应鲤城区老教委邀请,到浮桥办事处延陵社区和开元办事处泉山社区举办2场老年人养生保健科普讲座及咨询服务200多人次。

6月28日,谢国风主任医师和王培荆主任医师陪同泉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老干部局局长周文心前往鲤城区开元办事处刺桐社区和东北社区慰问6名老党员,送上养生保健咨询服务。

6月29日,泉州市老年活动中心举办“颂党恩展风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联欢会。泉州市老科协副会长马荣生出席会议,老科协医卫专委会副主任谢国风主任医师创作并吟诵诗词二首《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感怀》和《临江仙·习近平“四个全面”治国方略》;泉州师院分会秘书长骆利民和汪爱华表演男女声二重唱《党啊,亲爱的妈妈》及《为了谁》。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安溪县山格淮山列为福建省老区科技示范项目

2016年3月17日,福建省财政厅、省老区办联合下达2016年老区科技示范项目专项经费(闽财社指[2016]24号)。经福建省老科协、泉州市老科协和安溪县老科协推荐,泉州市老科协农村科技示范基地、革命老区安溪县长坑乡山格村淮山专业合作社承担的“淮山钻孔灌沙种植新技术”被列为2016年福建省老区科技示范项目,获得10万元专项经费资助。

(泉州市老科协秘书处)      









·诗词二首·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感怀

泉州市老科协  谢国风

丹桂飘香菊正芳,风云际会议兴邦。

五年规划宏图灿,全面小康大德彰。

改革创新苏万物,倡廉反腐纳千祥。

功丰社稷金瓯固,泽惠民生百业昌。



临江仙·习近平“四个全面”治国方略

泉州市老科协  谢国风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新布局,是我党治国理论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特赋《临江仙》词以赞。


砥柱雄才扛大任,励行改革中兴。梦圆华夏小康程。惩贪彰吏治,德泽获民钦。

理论丰碑高耸起,“四个”治国扬旌。求真依法政昌明,长治堪耀世,国运已龙腾。


版权所有: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闽ICP备14008023号-1    联系电话:0595-22285575    邮箱:qzslkx@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区田安路泉州市老年活动中心805、808室    邮编:36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4     技术支撑:泉州市万维网络开发有限公司